逍遥右脑 2013-09-22 11:39
人们在读书看报或处理各种事务,尤其是在进行教学和科研时,常常在地名上发生问题。不仅是古地名,就是在今地名上也易发生问题。例如某一地名,是政区还是城镇?其方位在哪里?特点怎样?政区的沿革怎样?名称有什么变化?这些情况是很复杂的,不查找有关工具书,往往不易解决。我国地土广大,悠久,同名异地,异名同地,地名的变更或消失,以及治所的迁移等等情况,也很复杂,要弄清楚这些情况,也需要查找有关工具书。地名工具书数量大,种类也多,各有其用处。本文结合怎样查找古今地名问题,分别介绍如下。
^^一、怎样查找今地名
假如只查某县某市在某省的何方,找一本新版的《中国地图册》就行了;如果不知道它在何省何县,最省事的办法是查阅1984年地图出版社出版的十六开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分省地图集》,它附有用汉语拼音编排的“地名索引”和“地名首字笔画检字表”;利用它们,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可以找到需要知道的地名。“索引” 选取图集中的地名二万余条,一般地名均可查到。本图集中县级以上行政区划截止1983年6月30日,前此新设县市均予著录。还有一种八开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集》(地图出版社1979年初版,行政区划截止1978年底;1983年第二次印刷本,行政区划截止1982年底),地图出版社还为它出版了一本《中国地名录》(副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集索引》,国家测绘局测绘科学研究所编,1983年出版,行政区划资料截止1982年底。选收本图集中地名三万二千余条),可与本地图集配合使用,也可单独使用。此外,如查较小的地名,还可查阅各省区挂图和分县地图集,如浙江、福建、台湾、河北、陕西等省都分别出版了本省的分县地图册。
由于行政区划时有变动,而最新版地图集的行政区划资料只截止1983年6月底,地图集每隔数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改版一次,要查1983年7月以后的行政区划变更资料(如新设或撤销、合并的县市),就得查阅这一时期以后每年出版一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民政部编,原由地图出版社出版,今年起改由测绘出版社出版)。这是一种篇幅不大,却很有用的工具书。但它出版得较慢,往往到每年的六月间才能见到上一年资料的《简册》。也就是说,1983年的行政区划情况要到次年六月以后才能从《简册》上见到。要及时查最新的行政区划资料,还得翻阅国务院办公厅编辑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简称《国务院公报》或《公报》,每隔十几天出版一期)。此《公报》刊载最新的行政区划资料。
上面说的,只是查找今地名的位置和简况,如果还想知道它的沿革和概况,就得查阅1979年版《辞海》或它的《中国地理分册》。《辞海》是一部比较新的综合性大型工具书,现有县级以上地名,一般均予收录。但由于书中的行政区划资料截止1978年底,所以要查1979年至1981年底新设县、市,还得翻阅1983年出版的十六开本《辞海·增补本》或1982年出版的大三十二开本《辞海·百科增补本》,譬如1981年由甘肃永昌县析置的金昌市即可查到。但由于它是大型综合性工具书,不可能修订或“增补”得太勤,所以要查1982年以后新设的县、市,还得借助于上面说过的《简册》和《国务院公报》。
由于《辞海》是综合性工具书,所收现代地名究竟有限,所以要查某些地名,还得翻阅臧励?等人编纂、由商务印书馆于1931年出版的《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以下省称《地名大辞典》),因为它收录的地名较多。但由于它出版于五十多年以前,书中不少资料还是1928年以前、甚至是民国初年的,内容比较陈旧,它提到的一些“今县”,现已成为“旧县”,查阅本书之后,还得根据它所提供的线索,再翻阅《辞海》、《辞源》或别的工具书,才能对所查的地名有比较明确的了解。
此外,民国初年由北洋军阀政府内务部编辑印行的《全国行政区画表》
(每年或数年刊行一次)、国民党政府内政部编辑、由商务印书馆印行的《中华民国行政区域表》(每年或数年印行一次,最后一版是1947年11月印的“第十一版”)、中华书局于1936年初版的《辞海》(习称旧《辞海》)和1940年出版的《最新中外地名辞典》(葛绥成编著)、中华书局辞海编辑所于1962年初出版的《辞海·试行本》的《地理分册》与1965年4月出版的《辞海·未定稿》,也各有特点,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史为乐同志编写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沿革》(1949—1979)(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初版),比较全面而又系统地叙述建国三十年来的政区沿革;又附有“地名索引”,使用起来十分方便;是一本查找今地名很有用的工具书。
总之,查找一个地名,有时需要翻阅几种工具书,才能解决问题。例如解放初期,除陕西西安市以外,东北还有个西安市(属辽东省)。在《辞海》里找不到它,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沿革》里查出:1952年“原西安市改称辽源市”。据此再查《辞海》得知,“解放后(1948年)以西安县城区设西安市,1952年改辽源市”。原来今天吉林南部的辽源市就是当年的西安市。
^^二、如何查找古地名
古地名的下限是清宣统三年(1911年),但由于民国元、二、三年(1914年)有一些县因与他省重复而改名,所以这里把下限延至民国三年。查找古地名比查找今地名更困难些。如只查古地在今何处,可查阅谭其骧先生主编、地图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历史地图集》。本图集共八册,收古地名约计七万左右。自1974年起,用中华地图学社名义陆续出版内部试行本。经过修订,自1982年以来已陆续公开出版第一(原始社会、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二(秦、西汉、东汉时期)、四(东晋、十六国、南北朝时期)、五(隋、唐、五代十国时期)、六(宋、辽、金时期)共五册,第三(三国、西晋时期)、七(元、明时期)、八(清时期)三册亦将于年内或明年出齐。图上注记古地名用黑色,今地名用棕色。每册均附有“地名索引”,“索引”后附有“地名首字笔画检字表”和“汉字简体繁体对照表”,使用这些 “表”和“索引”,很快便能查出古地在今天的位置。因图集收录地名较多,有些在《辞海》、《辞源》和《地名大辞典》里查不到的地名,在图集中却可查到。譬如“清都尹”这个地名,在上述三书里都查不到,在图集第四册里可查到,原来它是北齐的都城——邺城。图集还解决了《地名大辞典》等书未确指古地在今何处的问题。譬如《地名大辞典》说唐代武礼县“当在广西境”,范围太大,无法查找;而图集第五册却标出武礼县在今广西扶绥县西;再与今地图对照,得知它在县西左江南岸。但需注意,并不是每一朝代的州县名称都能查到,因为各代地图所收地名均有断限,即以某年为准。譬如第五册里规定“隋郡、县建制以大业八年(612)为准”,即这年存在的郡、县,“均予画出”;八年以后新设或废掉的郡、县就都查不到了。
如需了解某古地的沿革和概况,可先查阅《辞海》或它的《历史地理分册》,因为古代的重要地名多已收录,而且吸收了最新的研究成果,解释比较准确。但它也有不足之处,问题大多出在今地上,即对今县驻地的迁移注意不够。譬如它说金代兴州“治所在兴化(今滦平西)”,就搞错了;“今滦平西”应改作“今滦平东”才对。因为河北滦平县旧治在今驻地鞍匠屯东一百一十里之滦河镇(今属承德市),1940年西迁鞍匠屯,所以金代兴州治所兴化县治虽在旧滦平县城西南里许,却在今滦平县东。
但《辞海》是综合性工具书,所收古地名毕竟有限,甚至连清末或民国改了名的县都没有收。如查找此类地名,可先查1979年版《辞源》,因为它“收词一般止于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时存在的州、县,一般都予收录。例如陕西同官县,《辞海》没有收;《地名大辞典》里仍名同官;查《辞源》得知它“在今陕西铜川市”。再查《辞海》铜川市条,得知它于“1946年改称铜川县。1958年撤县设市”。当然,先查《历史地图集》第八册也可查出它在今铜川市北,再查《辞海》,也可得出相同的结果来。
《辞源》的优点是在注释古地名之后,还注明参考何书何卷,以便读者查阅原书。但也偶有错误,譬如辽宁兴城县的沿革是:辽置兴城县,元废。明宣德三年(1428)置宁远卫,清康熙二年改置宁远州,1912年改宁远县,1914年改兴城县。而《辞源》不仅忽略了元废兴城县的史实,又将《嘉庆一统志》中的 “明置宁远卫”误作“明改宁远县(意即“明改兴城县为宁远县”);而且漏列了宁远州和它在《一统志》的卷数和页码。《辞源》一个比较大的缺点是有时把今地弄错,譬如唐代兴庆宫故址本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安城东门外路南之兴庆公园,但《辞源》却说它的“故址在今陕西咸宁县东南”。陕西咸宁县早于1914年就并入长安县了。《辞源》里这类错误较多,读者如对其释文有怀疑时,可与其他工具书核对,以免以讹传讹。
在《辞海》、《辞源》里查不到的古地名,还得查找《地名大辞典》,因为它收录地名较多。虽然它的内容陈旧;但仍可利用它提供的线索,再去查阅《辞海》、《辞源》等书或《历史地图集》。
如在《地名大辞典》上也查不到时,可查阅清初历史地理学家顾祖禹编撰的《读史方舆纪要》(有中华书局1955年出版的六册通行本。以下略称《纪要》)。它以明末清初政区分区,叙述府、州、县疆域、沿革、名山、大川、关隘、古迹等,着重考订古今郡、县变迁及山川险要战守利害,是研究我国军事史及历史地理的重要参考文献。它收录地名在三万条以上,而又卷帙浩繁,查找古代地名,颇感困难。但如使用日人青山定男编辑的《读史方舆纪要索引·支那历代地名要览》(日本东方文院1933年出版),可收事半功倍之效。由于它着重考订古今郡、县变迁,所以在别的书里找不到的府、州变迁资料,却可在本书中查到。例如明代的安顺州,高中政治,《辞海》、《辞源》均未收录,《地名大辞典》说安顺州“故治在今贵州安顺县东南,即安顺旧城”,“清时安顺府与普定县同城,民国移普定治定南,改府为〔安顺〕县”。《嘉庆一统志》也未说安顺州何时移治普定城。而《纪要》“安顺军民府”条却明言:安顺州“嘉靖中州移治普定卫城内”(即今安顺市)。
除了《纪要》之外,还可查阅《嘉庆重修一统志》(因开始于嘉庆年间,材料又以嘉庆二十五年为下限,故名)。本书首为京师,下分直隶、盛京、江苏、蒙古等二十二统部和青海、西藏等地区。以府、直隶厅、州分卷,列有疆域、建置沿革、形势等二十五目,内容丰富,考订精详,是一部比较完善的全国性地志,为研究我国历史地理的重要参考书。全书二百册。商务印书馆于1934年影印出版,收入《四部丛刊·续编》中;商务并为本书另编“索引”十册,按四角号码查字法编排,查阅起来十分方便。但“索引”也有疏漏之处,竟把一些州县如端州、岑溪、怀集、阳山、始兴、同安、定陶等漏掉。遇到此种情况,可先从《辞源》、《地名大辞典》等书中查出它们在清代所属府、州,例如端州属于广东肇庆府、同安属福建泉州府,再查这些府、州各在《嘉庆一统志》的第几卷;再由这些府、州里查找这些州、县的沿革和概况。
由于《嘉庆一统志》的下限是嘉庆二十五年(1820),要了解本年以后的行政区划变更即新设、改名或撤销的州、县的材料,还得查阅赵泉澄编著的《清代地理沿革表》(中华书局1955年出版)和《清史稿·地理志》。《沿革表》简明扼要,又附有“四角号码检字表”和 “笔画检字表”,查阅起来比较方便。《地理志》虽简略,但也有它的长处,必要时还得翻阅它。例如清嘉庆二十五年置安平厅(1913年改安平县,1914年改马关县)于今云南文山县,其后移治马白关(即今马关县驻地)。诸书均不言移治之事,《地名大辞典》云,厅治马白关;只有《地理志》说“道光三年移今治(指马白关)”。
此外,王仲荦所著《北周地理志》(中华书局1980年出版)是一部历史地理专著;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部查找古地名的工具书。因为北周统治了长江以北包括今四川省在内的大半个中国。它著录了州215、郡552、县1056,以北周武帝宣政元年(578)、静帝大象元年(579)为准,并根据《水经注》等七、八种古地理书和类书中的地记材料,对这些州、郡、县的沿革详加考证,凡是见于《魏书·地形志》的州、郡、县,尤其是两汉以来的旧县,并省经过,一般在并进的县下,加以说明。并在每个县名之下,注出今地名。
查找古地在今何处,还需特别留意行政区划变更及市、县政府驻地迁移问题。例如南诏都城阳苴咩城故址本在今云南原大理县驻地红旗镇;但由于大理县和下关市于1983年9月9日同时撤销,合并改设大理市,市政府驻下关;于是阳苴咩城故址就应改为在今大理市西北红旗镇了。所以注释古地在今何处时,不仅要勤查《辞海》和新版地图集,还要勤翻最新的《简册》和《国务院公报》。
三、几本分省编写的地理和历史地理书
这里还想介绍几本近年出版的分省编写的“地理沿革”一类的书籍,它们是:《湖南省志·地理志》(湖南人民出版社1961年初版、1982年修订再版)、《四川历代政区治地今释简表》(蒲孝荣编,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1978年印行;将于今年由四川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山西历史地名录》(刘纬毅编,山西省地名领导组1979年修订再版)、《陕西地理沿革》(吴镇烽编著,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出版)。这些书的优点是内容丰富,资料较新,沿革十分详细,收录古今重要地名较多。其中以《陕西地理沿革》与《湖南省志·地理志》(修订本)篇幅最大,内容充实,资料最新。《山西历史地名录》(修订本)的特点是附有“地名索引”,便于查阅参考。其余各书均无索引。此外,《浙江分县简志》(陈桥驿编),也将于今年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目前正由各省、市分工编纂的三十一卷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词典》,在数年内即将陆续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其中《江苏省分卷》已经付排,可望于年底或明年出版。由民政部编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县级以上行政区划沿革》和《全国乡镇地名录》即将由测绘出版社出版。
读者如欲了解某一地区更详细的历史沿革和更多的古今地名,还可翻阅各地的地方志。关于全国地方志的收藏情况,可参阅朱士嘉编辑、中华书局于1958年出版的《中国地方志综录》(修订本)。还有一部收录地方志目录更多的《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主编),已於最近由中华书局出版。1958年前后,各地出版了一些新编的县志,它们的目录也收录在《联合目录》中。近几年各地也陆续出版了一些县志和市志,据说今年将有五十部新编的县志、五部市志和部分省志的专志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