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提问的魅力在追问

逍遥右脑  2017-11-07 13:33

作者:周伟川

我听一位老师讲授《我从罗丹得到的启示》这篇课文。

教师提问:“我”从罗丹得到的启示是什么?

这个问题设计,是从题目入手导入课文,直截了当,符合阅读的实际,自然实用。学生很快就从文中找到了答案:专心。

教师继续提问:从哪些地方能看出罗丹专心?

这个问题主要培养学生检索信息的能力,也不难回答。学生顺势找到了相关语句。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些语句运用的人物描写方法,对罗丹的专心偶有涉及。

教师此处绝不能浅尝辄止,一定要继续追问:“从中可以看出专心到什么程度才能让人由优秀走向卓越?”这个追问非常重要,因为本课的难点恰恰是:理解罗丹专心到了什么程度,如何使学生对罗丹的专心形成感性认识。

对罗丹工作时的动作描写,表现出他娴熟的雕塑技能;“对不起”体现出罗丹对艺术的由衷敬意;“情人”体现出罗丹对艺术的满腔爱意;把自己邀请来的客人完全忘记了体现出罗丹对艺术全身心投入,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只有掌握了娴熟的专业技能,对事业的专心达到“尊敬、热爱、忘我”的境界,才能由优秀走向卓越。

教师提问:你做什么事能像罗丹那样专心?

这个问题的设置好在能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把读书和育人紧密结合,而不是让学生死读书本。

学生回答说:“玩电脑。”并引发一阵哄笑。课堂上有笑声是多么可喜的事呀!教师本应该进一步追问引导,使讲课形成一个小高潮。可惜的是教师似乎是怕旁生枝节,匆忙导向自己预先设置的下一环节。这时教师如果立即追问“是不是做所有的事都要像罗丹那样专心?作者对这个问题是怎么说的”,就可以引导学生把握“美好而又值得”这样的关键点。

这又让我联想起曾经听一位老师讲俄罗斯作家契诃夫的《变色龙》。开始问题设置得很巧妙:“小说写了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的案件,狗到底咬没咬到人?”学生的热情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展开了争论。争论的结果是:没有充分的证据和目击证人能够证明赫留金的手指是无故被狗咬伤的。问题到这里就解决完了。

我很替讲课的老师惋惜。为什么不追问下去?对于一起“狗咬人”的案件,事实应当是至关重要的,可作者却连这一点都没交代清楚,是疏忽了吗?这样就很自然地引导学生向深处思考:这并非作者的疏忽,而是小说的神来之笔——狗咬没咬人在这起案件中实际上无足轻重,狗的主人是谁才是警官断案的关键。奥楚蔑洛夫的态度变来变去就是因为狗的主人在变。

断案应当重事实,可实际情况却是看权势。作者为我们揭示了在沙皇统治下的俄国,事实被权势肆意凌辱,变得一钱不值。

提问需要在讲课前精心设计,但只要是真实的课堂教学,教师就很难预设课堂上的所有问题,很多教学契机是课堂上随机生成的,转瞬即逝。及时有力的追问能体现出教师的应变能力,反映教师的教学智慧。把教学导向更加深广奇丽的领域,是课堂教学的魅力所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五招提升语文课堂吸引力
下一篇:探索自主学习让语文课堂更有效

逍遥右脑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课堂提问的魅力在追问】相关文章
【课堂提问的魅力在追问】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