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上册第一次月考检测试题

逍遥右脑  2013-09-21 19:18

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4---2014学年假期作业验收
高二历史 2014,09,01
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80分
1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诗中的描述反映了①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②重视农业的观念③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④安土重迁的思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 明清之际,中国人逐渐冲破了“想要富,男子立田女织布”的传统观念,形成“家有良田万顷,不如日进分文”、“街头一席地,强似百亩田”的意识,这主要是由于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专制制度的衰落
C.西方文明的影响 D.抑商政策的松动
3 《庄子?让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这句话……①反映了小农经济下人们的理想和追求②展现了自给自足,生活富裕的画面③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④表达了人们对社会安定的期盼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大前提: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是雇佣关系的出现;小前提:明朝以前农业生产中存在普遍的长工和短工;结论:明代以前农业领域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大前提、小前提都正确,结论错误 B.大前提正确,小前提、结论错误
C.大前提、小前提、结论均错误 D.大前提、小前提、、结论均正确
5 历史记载:明、清朝的商人如因经商而留居其地,其子孙户籍得以附于行商之省份参加科举考试。这一事件①是政府对资本主义萌芽的暂时让步②对传统的政治理念、科举制度产生了强烈冲击③表明当时社会的进步④说明政府终于认识到商业的重要性,改变了重农抑商政策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6 1784年(乾隆四十九年),满载着皮毛、花旗参、胡椒等纯正美国货的“中国皇后号”帆船,经过5个月的航行到达了中国,随后又把茶叶、瓷器、丝绸等一大批中国土特产带回美国,中美贸易从此开始。到达中国后该货船最有可能停泊的城市是
A.泉州B.广州C.南京D.上海
7作为农耕文明政权与文化集结地和辐射中心的都城,承载着深邃的历史底蕴,而从西汉、唐和北宋都城的城市布局上可以看出,城市在功能上呈现出新的变化趋势。这突出反映了
A.工商皆本的主流思想 B.学术文化的活跃
C.农业和手工业的发达 D.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8一个英国人在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来到中国,这一年他可能经历的事情是
A.看到机户和机工因工资纠纷到衙门打官司
B.邀请中国朋友去他乘坐的船上参观蒸汽机
C.北京的朋友邀请他看京剧演出
D.收到国内来信说英王解散了议会
9某历史著作中主要有“火车的发明”、“大清帝国的衰落”、“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逐渐缩小的世界”等章节。此著作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工业文明下的世界 B.晚清政府的徘徊与挣扎
C.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 D.东西方的隔绝与冲突
10 英国人麦考利1830年说:“如今我们国家比1790年还穷吗?我们坚决相信,尽管统治者有种种管理不当之处,但英国一直变得越来越富。有时候略有停顿,有时暂时倒退,但总的趋势是不容置疑。”这一说法的主要历史背景是
A.国际局势平稳发展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C.工业革命成效显著 D.西方殖民主义体系确立
11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18世纪80年代初只有棉纺厂两家,短短的时间内棉纺厂发展很快:1802年52家,1809年64家,1830年99家,以上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珍妮纺纱机推动工业发展 B.蒸汽动力的普遍推广
C.铁路交通大规模兴建 D.英国棉纺品大量涌入中国
12 16世纪一位外交官说,在对东方的探险中“宗教提供借口,而黄金提供动机”。这反映了当时:
A.寻找黄金是为了传播基督教 B.输出黄金是为殖民扩张的生要方式
C.黄金是推行外交政策的唯一手段 D.追求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推动力之一
13在世界近代历史上,曾出现如下国际分工:美洲和东欧提供自然资源,非洲提供奴隶劳动力,亚洲制造日常消费品和奢侈品,西欧则主要从事运输业、金融业和制造业。促成这一分工的主要原因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荷兰和英国的殖民掠夺
C.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D.第二次工业革命
14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1500年至1763年的这些岁月是全球开始统一的时期,是从1500年以前时代的地区孤立主义到19世纪欧洲的世界霸权的过渡时期。”不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欧洲国家的对外扩张
C.工业革命密切了国际交流 D.英国确立了殖民霸权
15下列有关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工业革命推动的结果
B.打破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原先落后封闭的经济结构
C.为新兴工业资产阶级攫取更广阔的市场和更丰富的原料提供了便利
D.开始打破各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
16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写道:17世纪,英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下列属于英国“抢占了先机”和“傲视全球”的史实是
A.通过新航路的开辟,推动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B.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航海条例》加强了海外贸易
C.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工业革命成为最发达的工业国
D.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确立了海上霸主和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
17.恩格斯说:“当革命的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着一场比较平静的但是威力不因此减弱的变革。”这里“变革”指的是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英国推行重商主义政策
C.英国工业革命  D.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18 “工业革命不能仅仅归因于一小群发明者的天才。天才无疑起了一定的作用,然而,更重要的是18世纪后期起作用的种种有利力量的结合。”(据《全球通史》)这里的“种种有利力量”包括①立宪政体的确立②牛顿力学的诞生③机器工厂的出现④海外市场的扩大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9.19世纪中期,欧洲一部分女权主义者提出改革妇女服装的倡议,并设计了短裙和女式长裤,女子服饰有迁移应用所简化。出现这一服装改革潮流的直接原因是
A.工业化使大量妇女参加工作     B.民主运动提高妇女政治地位
C.欧洲妇女审美观的显著改变     D.女权运动已深入到服饰领域
20 20世纪30年代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大纲》称: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即追求近代化。如果这一观点成立,是基于它
A.全面揭示了近代中国历史的基本线索 B.根据人类文明发展的一般规律得出结论
C.考虑到近代中国特殊的社会性质 D.重视中国近代化建设的政治前提
21 1853年的《顺德县志》载:“昔日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然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下列对这段的解说中不正确的是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传统手工业面临破产
C.中国卷入世界市场 D.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22 .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的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这里“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指的是
A.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B.有利于西学的传播
C.瓦解了自然经济,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D.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23.随着汽车、火车、轮船在近代中国的出现,“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这样的竹枝词也开始流行起来,这反映了
A.新式交通工具出现冲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B.新式交通工具并没有改善人们的出行状况
C.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
D.人们从没有停止过对交通工具改进的追求
24 光绪帝的英语老师张德彝在《航海述奇》里记载了1866年他从天津到上海途中吃西餐的事情:“每日三次点心,两次大餐……所食者,无非烧炙,牛羊鸡鱼,再则糖饼、苹果……饮则凉水、糖水、热牛奶、菜肉汤、甜苦洋酒。”说明当时
A.西餐已成为中华饮食文化的主流B.西餐馆主要分布在沿海通商口岸
C.西餐馆服务周到、营养卫生 D.西餐馆已由通商口岸进入内地
25辛亥革命前,没有辫子会被耻笑为里通外国的汉奸;辛亥革命后,留辫子会被人耻笑为封建余孽,耻笑为“猪尾巴”、“满奴”。这说明①政治革命起了移风易俗的作用②人们审美观的变化③断发具有一定的政治色彩④民众盲目模仿西方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6 1921年,列宁在纪念十月革命四周年时说:“重要的是,坚冰已经打破,航路已经开通,道路已经指明。”“道路已经指明”是指( )
A.建立了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B.认识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局限性
C.确立了工业国有化政策 D.找到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27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有 ①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和政策的错误积累了许多矛盾 ②戈尔巴乔夫推行错误路线和政策③资本主义国家长期推行“和平演变”战略 ④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分离倾向加强( )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
28二战后的新科技革命导致了社会从业人员结构的变化。其中,从业人员比例不断下降的是( )
A.职业经理人员 B.国家公职人员
C.第二产业从业人员 D.第三产业从业人员
29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和美国推行罗斯福新政的相似点是( )
①极为困难的形势 ②国家颁布政策法令强制干预经济
③最主要的内容是调整和复兴工业 ④通过发展商品生产来恢复农业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30苏俄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中国的改革开放告诉我们 ①经济体制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 ②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能够适应不同民族和国家现代化进程的需要 ③突破传统的束缚是经济体制调整和创新的前提 ④只有不断调整和创新才能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1罗斯福说:“我们到底有没有实质的进步,不在于富的人更富,而在于贫穷的人也能有足够的生存来源。”为解决这一问题,提高就业率,“新政”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实行社会救济 B.兴办公共工程
C.调整农业政策 D.强化社会保障制度
32 1952年,党中央在酝酿过渡时期总路线时,毛泽东把实现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设想,由建国之初的“先搞工业化建设”再一举过渡,改变为“建设和改造同时并举,逐步过渡”,这一改变的原因和条件是① 土地改革的完成② 国民经济的恢复③我国工业化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④ 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已经完成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3 .相关调查表明,目前我国95%以上的商品和资源实现了市场配置,国家定价的商品不足5%,社会主要商品供求平衡或供大于求。这标志着中国
A.已经基本实现了社会共同富裕B.已经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C.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已经完全放弃了对国民经济的指导
34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徐勇说,农村改革的这30年,分成3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年—1988年的黄金十年,……第二阶段:1988年—2002年的曲折十五年,……第三阶段:2003年—2007年的历史跨越五年,……三个阶段都有一些相应的关键词,与之对应的关键词是
A.“粮票布票”、“信用卡”、“互联网”
B.“合作社”、“包产到户”、“三下乡”
C.“乡镇企业”、“民工潮”、“新农村建设”
D.“国企改革”、“现代企业”、“股份制改造”
35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愈加紧密。推动这一趋势发展的主要原因有①跨国公司发挥主要作用②科技进步和生产力提高③冷战以后局部冲突减少④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6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恐怕是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对当前世界金融危机最好的印证。对以上观点理解不正确的是
A.阐述了经济全球化的本质
B.反映了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
C.经济危机的传染性和破坏性空前增强
D.尽管全球化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但这一趋势是无法改变的
37货币是国家主权的重要象征,但是欧盟在2002年正式启用欧洲单一货币欧元,这有利于①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得到进一步加强②欧盟各国政治、经济的发展③世界各国经济发展④欧洲经济一体化向纵深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8胡锦涛同志说“我们的伟大目标是……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只要我们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鉴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一定能够胜利实现这一宏伟蓝图和奋斗目标。”其中“不折腾”是吸取了建国以来一些历史事件的教训,这些事件包括①农业合作化②“大跃进”③人民公社化运动④“文化大革命”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39 1978年安徽遇到特大旱灾,省委书记万里说:“我们不能眼看着农村大片土地撂荒……,与其抛荒倒不如让农民个人耕种,充分发挥各自潜力,尽量多种‘保命麦’,渡过灾荒。”于是省委决定“借地渡荒”,即借给每一个农民三分地用于种麦,对超产部分不计征购,归自己所有,利用荒山湖滩种植的粮油作物谁种谁收。安徽省委的做法
A.公开违背了社会主义原则B.实际上否定了人民公社体制
C.完全满足了群众的要求 D.肯定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0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曾经发表题为《没有“中国制造”的一年》一文。文中描述一个美国家庭在抵制中国产品近一年后发现,“没有中国产品的生活一团糟”。并表示,以后10年内没有勇气再尝试这种日子。从深层意义上表明
A.中国产品质量差引起美国家庭的抵制行动
B.中国产品成功进入美国市场
C.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阻挡的潮流
D.经济全球化受到人们的抵制
二 主观题:
41 阅读下列材料:(20分)
材料一 二战后美国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从资金?技术和管理方面都拥有绝对优势?世界贸易组织(关贸总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主要国际经济机构的“游戏规则”是由它主持制定的?毫无疑问,美国要利用这些优势为自己利益服务,要谋求通过经济全球化来加强和扩大经济霸权,推动建立美国统治下的单极世界? -----摘自《经济全球化》
材料二 当前国际形势总体上继续趋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多极化趋势在全球或地区范围内以及政治、经济等领域都有新的发展,世界上各种力量出现新的分化和组合,大国之间的关系经历着重大而又深刻的调整,各种区域性、洲际性的合作组织空前活跃,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总体实力在增强。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和繁荣。------《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1997年9月12日),《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材料三 有专家指出: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经济全球化刚刚起步时,20世纪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潮流真正形成时,2l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加速扩张时,中国踩着历史的节奏,每一步都没有落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战后初期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2分)结合材料和“二战”后的史实,扼要指出美国是怎样获得这个经济地位的?(6分)
(2)材料二反映的世界经济形势中出现了哪些新变化?(2分)出现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5分)
(3)近30年,中国是怎样“踩着历史的节奏”,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的?从中可以出哪些成功的经验?(5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高二历史下册测评检测考试题(附答案)
下一篇:高二历史上册单元同步练习题(有答案和解释)

逍遥右脑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高二历史上册第一次月考检测试题】相关文章
【高二历史上册第一次月考检测试题】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