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右脑 2016-03-31 09:41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只选一个最恰当的答案,每题2分,共50分。)1.据史书记载:“牵牛以蹊(xi小路)人以田,而夺之牛。牵牛以蹊者,信有罪矣,而夺之牛,罚已重矣。”这种现象最早出现在A.西周 B.春秋战国 C.西汉 D.东汉2.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社会聚族而居的村落形态,为宗族的组织化提供了有利的“生存土壤”。由此可知,宗族势力赖以生存的基础是A.商品经济 B.自然经济 C.君主专制制度 D.中央集权制度3.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规定不论“公田”、“私田”,一律按田亩实数收税。这一税制改革A.成就了鲁国的霸主地位 B.加速了土地兼并的进程C.促使土地所有制逐步发生变革 D.促成了“重农抑商”政策的形成4.“坊的制度——就是用墙把坊围起来,除了特定的高官以外,不许向街路开门的制度——到了□□末年已经完全崩溃,庶人也可以任意面街造屋开门了。”如果日本学者加藤繁的这一观点符合史实,这里省略的两字最有可能是 A.西汉 B.唐朝 C.北宋 D.清代5.明朝时期,太湖地区出现大量“以机为田,以梭为耒”的家庭,苏州震泽镇及附近各村居民“尽逐丝绸之利”,松江地区男女几乎均以棉织为业,景德镇有窑近千座,综合上述现象,当时经济的突出特点是A.手工业生产力提高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C.区域性经济分工扩大D.农耕经济高度发展6.近年来,广州与福建泉州在争夺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上产生一些争论,如果你支持广州,以下最有力的证据是 A.2002年广州召开大型的“海上丝路与广州港”学术讨论会B.《汉书》记载,汉朝船队到达了东南亚、印度洋南岸和斯里兰卡等地C.1993年出版的《论广州与海上丝绸之路》一书D.广州汉墓出土的大量舶来品及广州南海神庙、清真先贤古墓等遗址. 明伍袁萃撰《林居漫录》明中后期“奴富至数百万,初缗绅皆丑之而今则乐与为朋矣缙绅家之女(婚嫁)惟财是计,不问非类”。这种社会巨变直接反映了 A.民主思想成为社会潮 B.封建制度与 C.商品经济发展导致价值观与人生观的变化 D.西方文明 )A.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 B.工艺技术的需要 C.自然科学研究的重大进展 D.电力的广泛应用13.观察下图,A、B、C、D四条曲线代表的是四个国家的世界制造业产值,这四个国家分别是A.中国、美国、英国、德国 B.中国、英国、德国、美国C.英国、德国、中国、美国 D.中国、英国、美国、德国14.李鸿章说:“自秦政变而败亡,后世人臣遂以守法为心传。自商鞅、王安石变法而诛绝,后世人臣遂以守法取容悦。今各国一变再变而蒸蒸日上。独中土以守法为竟,即败亡灭绝而不悔。”这表明李鸿章主张 A.改变传统的守旧思想 B.坚持中国的守旧传统 C.学习西方进行政治改革 D.在中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15.,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倘使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咸丰年间,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比日本早二十年”。这里的“改革”指的是 A. B.C.D.16.为了避免各家竞相降价揽载的“自杀性竞争”,1878~1884年,刚刚成立不久的轮船招商局与英国的太古、怡和公司三次达成协议——《齐价合同》,中外公司在各条航线上共同议定统一的价格,确定水脚收入和货源分配方案。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其争“利”思想一开始就是不现实的B.招商局的经济实力得到了外商的认可C.其主要目的是从根本上驱逐外国侵略势力? D.与外商相互勾结,损害了国家的利益以下为我国经济发展中单位GDP能耗年度变化示意图。单位GDP能耗A.实行二五计划B.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建立人民公社D.开展大跃进运动A.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B.纠正“左”倾错误方针C.认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不是阶级矛盾D.明确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是经济建设22.1984年3月24 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随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 )A.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 B.企业可以自主支配所生产的产品C.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D.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3、《春天的故事》唱到“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歌中的两个“春天”分别喻指 ( )A、“三步走”部署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B、建立经济特区和邓小平“南方谈话”C、国企改革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企改革24.下图是我国某地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表,图中的城乡差距最小年份的出现是因为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B.实行从沿海到内地的开放格局的确立C.农村改革已全面展开,城市改革刚起步 D.改革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2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记载:“1949年以后的几年中,共产党人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了中国,……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的一个大强国,被人不安地看作是一个令人畏惧的好斗的国家,而不是一个投以贪婪的目光、即将被瓜分的弱国。”这里的“改变”主要是指A.“建立了一种统一的、全能的结构,并将其扩展至每一个乡村、城镇和家庭”B.“实现了全国的统一和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C.“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D.“将统治权力交给人民,保障个人权利,恢复自由市场秩序”二、非选择题(共50分:第26题17分, 27题、28题分)26. (17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中国古代农业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它毕竟主要是在小农分散经营的条件下形成的……由于传统农具明清后没有继续得到改进,由于人口增加、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减少,由于经营规模的狭小和分散,劳动效率低下,这极大地限制了其他经济文化事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另一方面,尽管中国古代很早就出现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业生产的思想……但在封建制度和分散经营条件下,不可能更大规模合理利用经济资源协调发展。 ——李根蟠《中国古代农业》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3分) 材料二 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到了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相悖的新经济的萌芽。?(2)材料中所指的宋元时期的 “新型经济”是什么?(2分)列举其泛起“微澜”的表现。(3分)材料三 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兴盛突出反映在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工场、作坊,占据了主导地位。……在这种背景下,开始孕育出主要通过对运用生产技术和调配劳动力等环节加强管理来提高经济效益的新型地主经营;从手工场主、包买商中转化出类似西方资本主义劳动组合中的早期“资本家”。……表明自明中后期至鸦片战争前,已经进入产业革命和工业化的准备阶段并向工业文明发展的过渡阶段。——曹大为《明清农耕文明的鼎盛及其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的殒落》(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3分)材料四 史学家戴逸指出:“18世纪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可当时中国没有人认识这一历史真相。历史的悲剧只有在悲剧造成以后很久时间,人们才会感到切肤之痛。”?(4)作者说它“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的经济依据是什么?(2分)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的原因。(4分)27.(18分)1500年前后,近代社会的曙光已出现,世界逐步走向一体。但随着工业化的进程,环境保护日益成为人类社会的重大课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加强了欧洲同亚洲、非洲以及“新发现”的美洲等地的联系,……商人们把亚洲的茶叶、丝绸、瓷器、香料,非洲的黄金和象牙,美洲的黄金、白银、玉米、烟草和欧洲的枪支、工艺品等运往世界各地,大大促进了不同国家和地区间贸易的发展。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必修2材料二 大洋洲有我们的牧羊场,阿根廷和北美西部草原上有我们的牛群,秘鲁送来它的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茶,而且我们的咖啡、白糖和香料种植园遍布东印度群岛…… ——19世纪中期一位英国经济学家的记述材料三 1750年英国人口有1050万,1850年为2750万,1851年,城市人口占英国总人口的50.2%,首次超过乡村人口。在19世纪上半期的伦敦,人满为患,迁移到城市里的穷人,大多只能靠乞讨为生。许多工人只能住在没有照明和排水设施的地下室,使得传染病很容易扩散。与此相反,英国富人享有市内住宅和乡间宅第,拥有艺术收藏品,能参加被广泛宣扬的娱乐活动和去外国旅行,他们的生活方式几乎是社会底层的群众所不能理解的。 ——《世界近现代史》材料四 下图显示了工业化以来世界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注: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末,是工业化初期阶段;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期,是工业化起飞阶段;从20世纪中期到20世纪末,是以高技术产业为主的后工业化阶段;20世纪末至今,是信息化阶段。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历史现象与哪件事情有关?这一历史现象对世界有什么重要意义?(4分)(2)材料二反映了19世纪中期英国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什么地位?这种地位是怎样形成的? (4分)(3)根据材料三,指出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英国人口变化的特点及影响,并概括英国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江西省兴国县将军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答案不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