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右脑 2016-02-21 10:48
在我参加工作的十年之中,发现很多高中生害怕数学,甚至讨厌数学。这固然有学生的部分原因,但作为一个教师,把一个学科教到这种程度,这实在是一种悲哀,不能不引起我们深刻的反思。以下的反思,就是想分析出原因,从而找到有效的对策,对自己也对同行们有所启发。也许这种反思是凌乱的,但我希望它是真实的、有效的。
一、数学太难,这是很多学生不喜欢数学的重要原因
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考虑,数学确实太难了,概念抽象太难理解,公式太多记忆不住,题型变化太快把握不住规律,老师讲得太快大脑根本反应不过来……想想我自己上高中的时候,对数学就是这样一种感觉。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我想大概是很多老师太重做题而轻视基础,只想让学生把各种题型都练会,把各种题型都给学生讲会。岂不知题海无涯,永远都是做不完、讲不完的,并且脱离了扎实的基础知识而一味做题,只会更让学生感觉数学难学。如果我们把数学搞得太难,打击了学生的自信和兴趣,那危害就太大了,因为知识的缺乏可以弥补,兴趣却会影响人的一生。
二、中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
中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是指影响、制约、阻碍中学生积极主动和持久有效地学习数学知识、训练创造性思维、发展智力、培养数学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的一种心理状态,也即是中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因“困惑”、“曲解”或“误会”而产生的一种消极的心理现象。其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依赖心理
数学教学中,学生普遍对教师存有依赖心理,缺乏学习的主动钻研和创造精神。一是期望教师对数学问题进行归纳概括并分门别类地一一讲述,突出重点难点和关键;二是期望教师提供详尽的解题示范,习惯于一步一步地模仿硬套。事实上,我们大多数数学教师也乐于此道,课前不布置学生预习教材,上课不要求学生阅读教材,课后也不布置学生复习教材,习惯于一块黑板、一道例题和演算几道练习题。长此以往,学生的钻研精神被压抑,创造潜能遭扼杀,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渐丧失。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不可能产生“学习的高峰体验”??高涨的激励情绪,也不可能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乐趣”。
2.急躁心理
即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盲目下笔,导致解题出错。
一是未弄清题意,未认真读题、审题,没弄清哪些是已知条件、哪些是未知条件、哪些是直接条件、哪些是间接条件、需要回答什么问题等;二是未进行条件选择,没有“从贮存的记忆材料中去提缺题设问题所需要的材料进行对比、筛选,就急于猜解题方案和盲目尝试解题”;三是被题设假象蒙蔽,未能采用多层次的抽象、概括、判断和准确的逻辑推理;四是忽视了对数学问题解题后的整体思考、回顾和反思,包括“该数学问题解题方案是否正确、是否最佳,是否可找出另外的方案,该方案有什么独到之处,能否推广和做到智能迁移”等等。
3.定势心理
定势心理即人们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思维定势。在较长时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在教师习惯性教学程序的影响下,学生会形成一个比较稳固的习惯性思考和解答数学问题程序化、意向化、规律化的个性思维策略的连续系统??解决数学问题所遵循的某种思维格式和惯性。不可否认,这种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格式和思维惯性是数学知识的积累和解题经验、技能的汇聚,它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按照一定的程序思考数学问题,比较顺利地求得一般同类数学问题的最终答案;另一方面这种定势思维的单一深化和习惯性增长又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如使学生的思维向固定模式方面发展,解题适应能力提高缓慢,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应有的提高等。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末页共2页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