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不想上各种培训班

逍遥右脑  2018-09-11 13:23

  不出国是不是只能让孩子在各种各样的培训班中挣扎?不上培训班就上不了好中学、上不了好中学就上不了好大学、上不了好大学就没有好工作,谁能解决这全社会的焦虑?  前几天看了一个电视节目,知道当今中国有一种称呼叫做“变态娘”。何为变态娘?说的是整天逼着孩子上各种培训班,自己不情愿、甚至憎恨培训班,但是为了孩子的前途又不得不挣扎着把孩子送去的妈妈群体。不上培训班就上不了好中学、上不了好中学就上不了好大学、上不了好大学就没有好工作,这种心态已经演变成整个社会的焦虑。  名校值不值得上?当然值得。其实名校最值钱的并不是这张毕业证,而是严谨学风下的思维方式、高含金量的校友网络以及人外有人的眼界与见识。曾经有人把名校比喻成炼狱,熬过来之后,工作中再大的困难都容易克服。这样的人,成功的概率自然也就高了。  但是名校是否一定个个都是英雄?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要说焦虑,其实也不是只有身在中国的家长才焦虑。海外的中国妈妈、外国妈妈也有焦虑。有些妈妈一方面让孩子们按照国外的方式上各种各样的体育、艺术班,同时又按照中国的方式和中国同龄孩子学同样的奥数、同样的中文,希望哪一方面都要优秀。  焦虑可以理解,但是焦虑解决不了问题。过去我也曾经焦虑过。回头看,是因为我不了解孩子成长的规律,也不了解焦虑的危害。焦虑是孩子成长路上最大的杀手,因为焦虑而采取违背孩子成长规律的做法,更是百害而无一利。  中国目前教育的大环境改变起来需要时间,与其抱怨和等待不如从我们自身做起。美国一项研究证明,孩子的学业能力很大一部分在学前阶段就已经发展完成。所以说与其等待他人,不如从家庭教育做起。父母的理念正确,不但可以在家庭中实施好的教育,更可以鉴别教育机构的优劣,帮助孩子抵挡不正确的教育影响。  海外中国人的家庭教育普遍要好于其他族裔,因此,在同样的环境下,华裔子女整体的受教育水平要高于其他族裔。而有些不重视家庭教育的族裔,即使在美国那样重视阅读的国家,还有到了高中阅读仍然不过关的学生。  看国内的家庭教育,感觉还有非常多的父母在孩子出生以后就把孩子交给老人或者保姆,自己没有投入到孩子的教育中来,甚至连基本的陪伴时间都不能保证。  分析“变态娘”的根源,我感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孩子小的时候完全放养,没有在学龄前的关键期内抓住各方面发展时机。等到上学以后忽然发现孩子的差距,于是开始焦虑,开始抱怨。  如何克服焦虑,最简单的一个办法就是父母自身的学习和成长。当我们了解孩子成长的客观规律和学科学习规律之后,内心就会理解孩子出现的各种问题。理解之后焦虑不存在了,反倒能更好地帮助孩子成长。  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孩子在前,大人在后。站在孩子身后观察孩子,同时根据孩子的需要提供相应的素材,帮助孩子充分完成内在建构。这样,孩子在语言、逻辑、运动、情绪以及其他方面的认知发展就会很好。上学以后,各个学科的学习也会很轻松。学业成绩“功夫在诗外”,这个“诗外”不靠做题不靠死记硬背,也不能扔给培训班不管,完全看家庭教育的时机把握。  对于培训班,其实每个孩子都不能回避,国外孩子也都在上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尤其是向往成为精英的家庭更是如此。并非说不上培训班的家长教育理念就是多么的正确,上的就是多么错误。  真正考验家长水平的,不是绝对的上与不上,而是哪个该上、哪个不该上。什么样的培训班能帮助孩子积攒后劲、给孩子一个大未来,什么样的培训班只能让孩子消磨意志、甚至产生自卑心理。再有就是培训班总量的控制。目前中国教育普遍的问题是留给孩子的时间太少,孩子奔波于各种培训班中疲惫不堪,连休息的时间都没有,哪还有心思发展和创造。  那些仅仅能满足某种目的的培训班,如果孩子不喜欢,自然不会用心。不用心的孩子,就算你把他拴在教室,他的思维也不会停留在教室里。这样的培训班除了让孩子更厌学没有他用。一旦在一个学科中厌学,很可能会波及到其他学科。最终,孩子不但没有获得这个培训班的营养,反而失去了整个学习的动力。如果家长都明白这个理儿,那就没有必要也不会再去强迫孩子了。找到能让孩子喜欢的培训班也是对家长的考验。  心理学研究的成果证明,一个人只有在轻松的状态下才能有最高的效率;一个人只有发自内心的热爱才能不畏困难不怕辛苦勇往直前。这种内在动力决定了孩子能走多远。任何一种教育方式,如果破坏了孩子的内在动力,那都是有缺陷更是有危害的,不管它眼前教给了孩子多少知识。  在培训班的选择中,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就是培训班对孩子自信心的影响。在影响自信甚至导致自卑的因素中,力不从心是最大的杀手。所以拿大家深恶痛绝又都不得不上的奥数班来说,看它究竟有多大用途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看孩子在这方面到底优势如何。数学思维中天赋占很大比例,一个数学思维不好的孩子,仅仅通过培训就能取得好成绩是不现实的。很多孩子很早就开始上奥数,但是一旦到了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成绩不升反降,就是这个原因。对于没有数学优势的孩子,让他拿自己的劣势和别人的优势抗衡,不但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反会造成极大的不自信,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  感觉中国目前的教育现状,就好比是排队抢购。只要看到有人在排队,不管买的东西是否是自己需要,都会凑过去跟着排队。送孩子上培训班,也是如此。实际上如果我们把眼光放远一些,看看经济生活中那些突出的企业和个人,哪个不是靠差异、靠个性、靠创造力取胜?个性和创造,在国外重要,在中国一样是成功的根本。如果没有差异,即使是博士,今后一样会有生存之忧。这一点,北美今天如此,中国的明天也会如此。  有人说,考试摆在那里,我也只能为应付考试上培训班啊!其实,扎扎实实地提高基本功,最后应试一点不成问题。能力的空间非常广阔,而应试仅仅是其中的一个环节。按照兴趣原则,用科学方法引导孩子所获得的能力,去应付考试是小菜一碟。最大的可能就是真正需要考试成绩的时候,花上20%的时间临阵磨枪去备考,这样的结果,会比让孩子花全部时间去应试效率高得多。  目前很多孩子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围着应试转,牺牲了培养后劲的好时机。实际上三年级之前的满分或者绝对高分别说对以后,就是对小升初都没有绝对的意义。与其把神经紧绷,把时间花在提高那几分上面,不如在三年级前提高综合能力,有了能力,后面的冲刺应试会很容易。  目前,很多孩子在英语学习方面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从磨耳朵起步,靠阅读提高语感和英语综合能力,几个月的时间就有不少孩子初见成效。上海的一些孩子没有参加培训班就去考级,都取得了远比同龄孩子好得多的成绩。  很多人非常担心孩子毕业后无法养活自己,以为上好大学就可以避免这个问题,之所以看重分数也是这个原因。其实人能不能活得好并不取决于毕业后找到了一份多么好的工作,而是取决于自己是否能不懈努力来证明自己的价值。看我周围的人,当初毕业分配不如意的人目前大多发展得很好。而那些毕业时有很好工作机会的人,目前也大多普普通通。看目前的大学生择业,一方面大量的学生找不到好工作,另一方面大量的工作岗位找不到符合条件的毕业生。真有能力的人,总能找到自己实现价值的地方  任何一份成功都不是凭空而来,任何一种幸福也都有它的根源。如果作为家长的我们不能从教育的本质出发,选择正确的教育方式,那么就难免在孩子成长的路上左右摇摆,甚至受人误导。当我们抱怨教育环境不好的时候,恰恰忘了我们其实正是这种环境的帮凶。我们以为这样是爱孩子,其实恰恰是为不科学的教育环境贡献了一份力量。  孩子在国内受教育的过程中,如果家长能从应试教育的焦虑中解脱出来,关注孩子的成长规律,就能用更接近教育本质的方式,陪伴孩子更好地成长。家庭教育的正确理念覆盖范围越广,孩子受社会教育的负面影响会越小。有后劲的孩子不管在中国还是到国外,都不会被埋没。  人不是为了成名成家才来到这个世界。就算是成名成家之人,一辈子大起大落也很常见。大多数时间,我们过的还是普通人的日子。每一个人,如果能不惧怕做普通人,在做普通人的过程中,有动力、有能力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不管结果如何,都能体会到幸福。  幸福,难道不是我们人生的追求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80后”妈妈育儿方式大不同
下一篇:父母的虚荣是对孩子不负责

逍遥右脑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妈妈!我不想上各种培训班】相关文章
【妈妈!我不想上各种培训班】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