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右脑 2018-09-10 16:16
当孩子用不当的方式表达自己意愿的时候,成人明明知道孩子的需求,却有意装糊涂,表示不理解、不明白,并适时地向幼儿发问,引导孩子学会用正确的方式和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和需求。
案例一:听不懂
喜喜看到楼下有许多小朋友在玩,她也想去,于是就带着哭腔含糊不清地跟妈妈说:“妈妈,我想出去玩,我要你带我出去玩。”妈妈开始没听清楚宝宝在说什么,仔细分辨才听明白了宝宝的话。妈妈对宝宝这种耍赖撒娇的说话方式很不喜欢,批评了很多次,收效不大。
方法运用
每当遇到宝宝不好好说话的时候,家长都可以采用明知故问的方法应对,这个时候即使是听懂了孩子的意思,也装作听不懂,故意反问宝宝:“你在说什么呀?我听不懂,你再说一遍。”如果宝宝还是哭着说话,家长可以继续发问:“你的话我听不清楚,有话好好说,哭着说话我怎么能听得懂呢?”
直到孩子用很清晰的语言表达清楚自己的意思了,家长才装作恍然大悟地说:“喔,原来你是这个意思呀,这样说话妈妈喜欢,以后不要边哭边说话了,好吗?”
孩子在父母面前,有时难免会撒娇或者耍赖,家长不能一味迁就,要让孩子学会用清晰、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想法。
案例二:不说话
小宝已经快两岁了,不太愿意说话,总是用表情、动作或者哭声来表达自己的意愿。他现在想吃饼干,就用手一指饼干盒,妈妈赶紧把饼干递给他,吃完饼干想出去玩,他就指指门外,妈妈事情没做完不能马上带他去,他就大哭起来,妈妈只好依了他。妈妈发现小宝的语言表达能力明显比同年龄的孩子差,很着急。
方法运用
小宝的妈妈可以故意装作不知道孩子的需求,引导孩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你想做什么?我不知道,用小嘴巴说出来,妈妈才知道。”“你想要什么?这是什么?你叫不出它的名字,它会生气的。”“宝宝的小嘴巴很能干,会吃饭、能说话,妈妈可喜欢听你说话的声音了。”
小宝不愿意说话,他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及同龄孩子,与家长没有给宝宝创造良好的说话环境和语言表达的机会大有关系。当孩子有需求的时候,家长没有鼓励孩子用语言表达,而是通过孩子的动作、表情领悟到之后立即给予了满足,如:想达到目的一哭就可以得到满足;想要的东西用手一指马上递到手里;想说的话还没出口,成人就已经代替回答,孩子不用说话就能满足所有的欲望,久而久之,就不愿意开口说话了。很多语言发展滞后的孩子都是因为家长轻易满足、引导不当造成的。
幼儿阶段是语言发展的敏感期,在这个时期家长应该多跟孩子说话、讲故事,多引导孩子说话,给孩子更多语言表达和锻炼的机会。运用“明知故问”法的时候,成人反问幼儿时的态度一定要表现得温和、诚恳,不留“表演”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