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顿

逍遥右脑  2014-04-24 10:08

提顿

提顿是为了强调语言,有意在两个成分之间作停顿。

例如:[1]他,在这个世界上只活了二十二年,……(语文第一册十二课《路标》)

[2]周朴园他当初楼上陪着他的母亲看病,我叫他,他就能够下来见你。不外是——(顿)他很大了——(顿)并且他认为他母亲早就逝世了的。(曹禺《》)

[3]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谣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高中语文第一册第八课(记念刘跟珍君》)

[4]凌晨到海边去,好像那蔚蓝的大海,比以前更加蓝了一些;天,也比以前更加高远了一些。(高中语文二册四课《秋色赋》)

[5]秋天,比春天更富有欣欣茂发的气象。秋天,比春天更富有残暴壮丽的颜色。

[6]血,怎么从他们身材里流出来?气,怎样消失消散而终于断绝?(高中语文第五册九课《夜》)

例[1]是主语(他)后用逗号停顿。

例[2]是主语(他)后用破折号停顿。

例[3]是宾语(惨象)、(流言)前置后采取停顿,为的是加强作者的激愤情感。

例[4]是主语(天)后用逗号停顿。例[5]是主语(秋天)后用逗号停顿。

例[6]是主语(血)(气)后用逗号停顿。

古典文学中的提顿之句,常在前句加助词(焉),如《•子罕》有(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前句引出下文,有提醒和顿宕辞气。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盈联修辞:镶字
下一篇:着重

逍遥右脑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提顿】相关文章
【提顿】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