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右脑 2017-10-23 09:04
甘肃省临夏中学——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年级:高一 科目:历史 座位号:1、本试题分为Ⅰ卷、Ⅱ卷。Ⅰ卷单项选择题,答案必须填写到选择题答题卡上;Ⅱ卷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作答。2、请同学们务必准确工整填写姓名、班级、考号、座位号等信息,便于统分和分发试卷。Ⅰ卷 单项选择题历史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50分) 1、 对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认识,正确的是A、部落首领转变为奴隶主的标志 B、生产力推动下的社会进步C、人类社会由文明时代进入野蛮时代 D、公有制被私有制代替的历史倒退2、 周初实行分封制的最终目的是 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 B、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 C、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 D、进行有效统治,巩固国家政权 3、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是 A、完全割裂的 B、互为表里 C、前者决定后者 D、后者决定前者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建立于秦朝 B、西周的政治制度是直接从原始社会末年发展而来的 C、分封制和宗法制实施的主要目的都是为了维护周王室的统治D、分封制只是天子对诸侯进行分封 5、下列对西周宗法制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方面的体现 B、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的最大体现C、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建立起森严的等级制度 D、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6、西方历史上女性继承王位的现象屡见不鲜,但在我国两千年的封建社会中,皇位继承普遍排斥女性。造成中西方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宗法制的传统 B、欧洲女权至上的传统 C、专制权力的强弱不同 D、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7、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是: A、夏朝 B、秦朝 C、唐朝 D、元朝 8、秦始皇在全国推行郡县制,郡守和县令的产生方式是 A、世代相袭 B、考试选拔 C、地方推荐 D、皇帝任命 9、秦朝的下列措施能否定商周时期世卿世禄制度的是①郡县制 ②三公九卿制 ③皇位继承制 ④考察官吏的制度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 D、②③④ 10、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 A.焚书坑儒 B.推行郡县制 C.修筑长城 D.统一度量衡 11、秦朝郡县制是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的制度,其依据主要在于: A、郡县官吏必须对上一级负责 B、郡县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 C、郡县官吏与皇帝臣与君的关系 D、郡县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官吏不能世袭12、按秦朝制度,具有监察权的是 A、典客 B、太尉 C、御史大夫 D、丞相13、西汉统治者总结秦朝历史,从“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的认识出发,采取的措施是A、实行郡国并行制度 B、颁布“推恩令” C、实行郡县制度 D、颁布“附益之法”14、西周的分封制和西汉初年的分封制 A.都是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B.都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 C.都是为了巩固统治的需要 D.都随社会经济的发展而瓦解15、下列关于三省六部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这一制度开始于隋朝 ②加强了皇权,削弱了相权 ③它标志着中央制度走向衰落 ④这一制度对隋唐以后各朝影响深远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 16、合理的制度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力量,下列制度促进了社会公平的是 A、世袭制 B、 分封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17、唐玄宗后期,藩镇权限增大,这表明 A、唐玄宗重视边境防御 B、节度使的野心不断增大 C、藩镇割据局面已经形成 D、朝政衰败,中央集权削弱 18、秦汉时丞相一职由一人担当,但隋唐时期三省的长官都是丞相,到了北宋相当于丞相的官职就多了。这一现象本质上反映了 A、专制主义的不断加强 B、封建中央政府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 C、丞相权力的不断分散 D、中央对于地方政府控制的日益严密19、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一直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中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基本解决是在: A、唐朝 B、北宋 C、明朝 D、清朝 20、关于清朝军机处,不正确的表述是: A、军机大臣由皇帝的亲信、重臣组成 B、军机处能接触军国机要 C、军机处工作效率高 D、军机处是位于六部之上的中央最高行政决策机构21、从明朝废丞相到清初增设军机处的变化表明: A、皇权专制日益得到强化 B、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日益加剧 C、相权重新得以恢复 D、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得以调和22、万历年间,首辅张居正当权时,“部权尽归内阁”,六部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了。对此评述正确的是: A、说明明朝中期宰相制度“借尸还魂” B、张居正擅权专恣,加重明朝政治腐败 C、明朝中期,六部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 D、内阁设立后地位日益提高、权力日益增大 23、明朝废除丞相、撤中书省的目的是: A、厉行思想专制 B、健全地方职能 C、监视管理百姓 D、强化君主专制 24、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 、封建政治制度进一步完善 B 、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C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适应 D 、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 25.“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是清代一位军机大臣对工作的描述。它说明军机大臣的职能主要是 A、与皇帝“共治国事” B、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 C、“事无不总”,负责执行政令 D、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历史材料分析题(共50分) 26、(22分) 材料一: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下的第一道重要诏令是“议帝号”。群臣建议为“泰皇”。秦王不以为然,他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提出“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皇帝自称“朕”;命令称“制”或“诏”,印称“玺”。“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 材料二:“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材料三:“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请回答:(1) (2)、材料二所含历史信息,反映了什么?(4分)(3)、根据材料三,皇位是怎样继承的?(2分)(4)、综合以上信息,扼要指出皇帝制度的基本特征及其本质是什么?(12分) 27、(28分) 材料一 : 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镇“奉行”而已。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二 :宋太祖问: “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故何也?”宰相赵普回答: “此非他故,节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材料三: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制,凡有重大军事,则遣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元史?地理志》中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回答,如果唐朝准备在长安城内兴建一大型工程,该工程在中央从决策到具体实施的基本程序如何?(4分)(2)材料二中赵普认为唐末以来,“帝王易姓,战争不息”的原因是什么?(4分)根据赵普的对策,你能概括出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吗?(12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元朝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4分)元朝实行行省制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历史参考答案1B 2D 3B 4C 5B 6A 7B 8D 9B 10B 11D 12C 13A 14C 15B 16C 17D 18A 19C 20D 21A 22D 23D 24B 25B 26题:(1)说明了皇帝独尊的威势和地位,“制”、“诏”说明皇帝的话就是命令,“玺”是皇权的集中表现,并为皇帝披上了“天命”(君权神授)的色彩(2) 皇权至上,皇帝独裁,大臣受皇命办事,没有决策权。(3) 皇位世袭(4) 本质是君主专制,即皇帝是封建国家政权的主宰和权力中心27题(1)程序:中书省草拟皇帝关于兴建此项工程的报告,门下省审议,尚书省将审议通过的兴建计划提交工部,由工部具体实施。 (2)主要原因,节镇太重,君弱臣强。措施:军事上:杯酒释兵权,抽调地方精壮充实禁军;行政上:派文臣担任地方官,设通判监督;财政上:控制地方财政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 (3)不同:唐朝的中书省是中央机构之一,掌握决策权,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元朝的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领导六部,行使宰相职权。 原因:元朝疆域辽阔,实行行省制是为了加强对全国的有效统治班级: 姓名: 学号: 考场: ………………○……○……○……○……○……○……○……○……装……○……○……○……订……○……○……○……线……○……○……○……○……○………………………………6……………… 班级: 甘肃省临夏中学—学年高一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