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右脑 2017-06-22 19:01
中国面对的养老保障形势不容乐观。目前,中国60岁以上的老人已占13亿总人口的11%,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但是,由于经济尚处于不发达时期,制度尚不完善,在中国2.6亿城镇就业人口中,养老保险的覆盖面仅达1.74亿人,仅占人口总数的15%,远低于世界劳工组织确定的20%的国际最低标准,特别是面对人口老龄化的冲击,中国不得不面对“未富先老”这一难题。
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人口老龄化问题,近年来,中国不断加大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其中第一层次的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已从国有企业和城镇集体企业职工,扩大到其他所有制企业职工,参加养老保险的人数从1998年的1.12亿人增加到2005年的1.74亿人,越来越多的退休人员享受到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第二层次建立企业年金以补充养老保险的工作也从无到有并逐步发展。与此同时,中国还建立了用人单位和职工缴费、政府财政补助的多渠道筹集养老金的格局,使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实现了良性发展。
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是覆盖的范围不够广泛,大量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还没有参保;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没有做实;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不尽合理,缺乏参保缴费的激励约束机制;基本养老金调整机制还不健全,总体水平还不高;统筹层次比较低,多数地区还没有实行省级统筹,基金调剂能力比较弱;企业年金发展滞后,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
为了在人口老龄化高峰到来之前做好制度和资金方面的准备,中国正在研究制定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政策措施,并积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进一步扩大养老保险制度的覆盖面。自2006年起,中国每年将新增参加养老保险1000万人以上,力争到2010年参保人数超过2.2亿人,重点是城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把他们纳入到覆盖范围,使越来越多的中国民众享有社会保障。
第二,增加财政的社会保障投入,多渠道地筹措社会保障基金,逐步做实个人账户,实现从“现收现付”制向“部分积累”的模式转换。同时,积极稳妥的做好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的改革,建立待遇水平与履行义务更紧密联系的机制和规范的省级统筹制度。
第三,研究制订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方案,完善城镇居民的医疗保障体系,积极稳妥地解决农民工和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探索建立农村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据预测,到本世纪中期,中国将形成一个有4亿人以上的老年人群,老年人口的比例将从目前的11%上升至20%。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在人口老龄化、就业方式多样化和城市化到来时,完善和建立养老保险的长效机制,让更多的人“老有所养”是中国养老保障制度改革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