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生命之美

逍遥右脑  2014-03-04 11:47

通过对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必修模块中对插图的分类、统计,分析图片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地位和作用,阐明图片教学的重要性,针对不同类型的图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旨在提高学生对生物图片学习积极性,从而实现和加强学生图文转换能力的培养,探索在新课改理念下,对生物图片实施科学性教学的尝试。

 

一、生物图片教学的综合概述 

 

生命之“生”是鲜活的、生生不息的,包含了新陈代谢等许多的生命体征;同时生命也是美丽的。我们欣赏、赞扬生命的美丽、灿烂和辉煌!赞赏生命的伟大!就要破解生命的玄机。在人教版编著的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编排了大量精美的插图,而且种类繁多,这些图片几乎全部为色彩鲜艳的彩图,组织实施这些插图的教学,是广大生物学教师面对的,值得关注的共同课题,这将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具有正确的导向作用。

 

生物图片的彩图编排,是人教版教材的最大亮点之一,生物图片的教学,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重点知识更加直观化。打开教材,在目录中也编排了插图,都与本章教学内容正相关;必修模块的正文中也含有大量的生物图片,完全把课堂教学在教师引领下,让学生走进图片的生命世界中学习。同时还激发了学生热爱生命科学,学习生命科学的激情,生物图片成为教师教学,指导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因而正确实施生物图片的教学,是广大生物学教师值得研究的,本文仅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在生物课堂教学的实际工作中,教学研究和课题研究中,发现不同的教师对生物图片的教学方式是不同的,而恰好不同的教学方式又会带来不同的教学效果。主观上讲,表现在识图、填图的试题中,教学效果反映在分数上,只要学生机械的、生硬的记住了图片中的名称作用,就可以获得理想的成绩,这完全是一种片面的、肤浅的认识,它反映的只是一种有形的教学效果;客观上说,生物图片的教学,是教师教会学生识图的方法和技巧,面对种类繁多的生物图片,能在图片上找到更多的图文信息,并对图文信息进行有效的整理、加工、转换,提炼出图中包含的各种概念、原理、规律等,对这样图文信息能进行有效处理,能够看图说话,并能实现图文转化,可以说这是一种圆满的、理想的、无形的教学效果,也是生物图片教学追求要达到的最高目标和最高境界。

 

在课程改革中,大量的生物图片已出现在必修模块,又出现在选修模块中,根据统计,篇幅约占教材的二分之一,构成教材的主体结构,可以说生物图片在教材中是遍地开花 高中数学,这些图片的编排,与倡导的探究性学习,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变,一脉相承,生物图片的教学内涵是特别丰富的。

 

二、必修模块中生物图片的统计   

 

对必修1、必修2、必修3教材的生物图片进行分类统计,分类的方法是:将有些图片又不属于生物图片,如:坐标图、原始海洋景观图、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图片、温室中红色日光灯、汽水、渗透现象示意图片等非生物部分的图片,又与学生学习生物知识有关,这些不好归类的图片全部归类到其他图片中,表中的流程图包含很多的小图片,如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图有九幅小图、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包含六幅小图片,只计算为一幅流程图片,所有遗传图解,都归类于流程图;表中的人物图片包含科学家肖像和实验图片,还有普通的人群(如白化病等)等。图片统计中包含必修模块三册教材,除练习题中的概念图以外的一切图片,均属于统计范围,不完全统计见表1:

 

表1  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模块中各类图片的统计表(单位:幅)

 

必修模块

模式图

细胞或细胞器

分子结构

流程图片

动物体、植物体

人物  

其他

合计

分子与细胞

11

78

32

29

11

23

34

218

遗传与变异

12

16

39

35

32

19

30

183

稳态与环境

8

12

0

15

75

19

42

171

 合  计

31

106

71

79

118

61

106

572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模块一,细胞或细胞器插图多,与 “分子与细胞” 正相关;模块二,流程图和分子结构图片多,与“遗传与进化”正相关;模块三:动物体、植物体图片多,则属于本模块(生态学方面)的重点教学图片,与“稳态与环境”正相关。

 

三、生物学图片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教材中,栩栩如生的动物、植物图片,使学生在学习中享受美的熏陶,认识生命之美(形态美)。对科学家的肖像,让同学们热爱科学家,记住他们为生命科学做出的巨大贡献,体验科学家是没有国界的,凡是为人类做出贡献的科学家都值得尊敬和学习;面对模式图、细胞或细胞器图、分子结构图、流程图都是教学的重点所在,有的甚至是突破难点的,如“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的流程图片,说明细胞是一个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模式图,说明这两类细胞的区别,是有、无核膜为界线来界定的,用来突破教学的难点;细胞器图片中叶绿体和线粒体是教学重点;动、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图,有利于对比和区分作用。因此,生物图片是高中生物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在教材中占篇幅多,是学生获取生物知识的一种重要途径和重要的窗口,是文字不能取代的,它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地位是不言而喻的。

 

生物图片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可以让学生获得新知识,可使学生快速获取信息,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使抽象的概念、复杂的原理更加形象化,同时也促进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等,还有启发学生思维,以图代文之功效;有图片的地方,一定都有文字并存,对教学有生命现象,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都可以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给学生以美的陶冶。

 

 四、科学识图,注意方法 

 

课堂教学中,往往教师都向学生介绍这是什么结构,有什么作用,简单几句话就完成了肤浅的识图,这是最常见的,教师对图片蕴藏的知识末作剖析,又因图片小(可用多媒体解决),远处的学生无法看清楚,既没热情,又没激情,无疑识图的效果是较差的,因此,要注意识图的方法。

 

1.识图方法探索

 

在指导学生识图中,交给学生识图方法,对每一幅图片都应该有明确的交待,不同种类的图片,尤其是具有代表性的图片,教师应注意用不同方法引导学生,使学生掌握不同的方法和技巧,来对待今后相似的图片。

 

(1)课堂案例1──“模式图” 面对结构模式图(如动物、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1],识图方法围绕:仔细观察,抓住重点,辨别结构,记住名称,找出差异,知其功能,总结规律。

 

识图流程围绕:预习→对比→观察、讨论→结论(定性)。在“动物、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中,实际上一幅归纳总结图,该图片前每一种细胞器由1幅模式图和1幅亚显微结构图组成,

 

即:上述有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共八幅小图片。对线粒体等图的识图流程:双层膜→分工:动力车间(细胞本身就小,车间面积是越大越好?还是越小越好?要想面积大,怎么办?)→引导学生观察:内膜发生折叠(有利用于化学反应的进行)→观察叶绿体(双层膜)→分工(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为什么?)→观察(内膜发生折叠了吗?它依靠囊状结构薄膜重叠使叶绿体内表面积变大)→内质网图片观察(单层膜发生折叠,使细胞的内表面积变得更大)→高尔基体(单层膜,大小囊泡和扁平囊,内表面积大)→结论:细胞小,但面积大,更有利用于细胞内复杂的化学反应在细胞质中完成,是细胞新陈代谢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认识以上的细胞器“组装”成的细胞,的确是一个特别精细的结构,再观察“动物、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品尝二个不同材料的“中秋月饼”, “品尝方法”依次围绕(外→内):膜→质(细胞器)→核,师生、生生互动,在各细胞器学习中贯穿探究、合作和讨论。教师小结:看到了细胞是一个比智能电脑更精巧的机器;发现了动、植物细胞形态和结构的不同,功能也存在差异;想到了生命的奥秘就在细胞内值得探究;感悟到了生命的伟大和艰辛,在于其内部结构的完整和精巧;得到了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结论是不同细胞器,有不同的结构,决定了不同的功能。教会学生注意比较之一:动物、植物细胞的区别;之二:与“细菌、蓝藻细胞结构模式图” 比较,加深对核膜的认识,澄清原核细胞及真核细胞分类标准的界定,有复习之功效。教师总结规律时,关注动、植物细胞的共性和个性的统一(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尤其是细胞的结构决定功能,结构和功能和谐统一的学科思想[2],建构细胞在生命活动中,“膜为边界,质为场所,核为司令”的生命体系。

 

(2)课堂案例2──“流程图的导言设置精彩,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生物圈是地球上一切生命发生、发展、繁荣的家园,是生命兴旺发达的基础。我们来到可爱的动物王国里,倾听鸟语;穿越植物家族的密林,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我们细嗅花香,品尝甜美的花蜜;欣赏清澈见底的池塘,和那小溪潺潺的流水;生物圈也是上帝赐予我们人类的天堂,生命世界是如此的绚丽多彩,展开这幅美丽的生命画卷,让我们“走进细胞”,走进五彩缤纷的生物世界,让我们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的流程图中畅游吧!

 

(3)课堂案例3──“……”  本文冗长,留给同行,我抛砖,同行抛出“玉”吧!

 

2,注重识图的科学性   在观察“动物、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中,要注重科学性的讲述,准确而不含糊。不同的颜色是有利于区别不同的细胞器,具有不同的形态,而有的细胞器确实是绿色,如:叶绿体含有叶绿素;而有的细胞器,如:液泡不一定是白色,有的含有花青素,体验和感悟花儿是美丽的奥秘,就在于液泡中含有花青素的缘故;而洋葱根尖成熟区细胞中的液泡,的确无色的。

 

预习中的识图,要求学生对生物图片具有大致的印象,方法是将图周围有关的全部文字“溶解”在图中;新课中的识图,尤其是模式图、结构图、流程图,是教师引导(暗示和启发学生从图片中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得到了什么?结论是什么?)下,学生主动参与的“自由活动”;复习课中的识图是要求学生对学过的生物图片,进行“加固”,防止遗忘,并注意相关知识的“串联”,记住和理解它吧,生物图片都是美丽的,它代表了生命。

 

主要参考文献

 

[1]朱正威、赵占良.2007.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1必修分子与细胞)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45~46

 

[2]岳良举.2008.解读细胞结构和功能的教学.生物学教学[J].33(8): 18~21.

 

本文发表于《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年第6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下一篇:2012年高考冲刺辅导之生物重点知识点(16)

逍遥右脑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体验生命之美】相关文章
【体验生命之美】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