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黄金期,做个“唠叨妈妈”

逍遥右脑  2017-05-04 10:42

“我妈妈什么都好,就是有点爱唠叨,真是到了更年期了……”经常听到青少年甚至成年朋友这样说。恐怕现如今的时尚辣妈们谁也不想被看作是喋喋不休的黄脸婆。

  可是我有理由相信:至少学龄前的小朋友喜欢妈妈“唠叨”,迷恋妈妈“唠叨”,更需要妈妈“唠叨”。这大概就是我们人生中唯一一个喜欢被“唠叨”的阶段吧。

  我们家的汐汐从生下来就和我朝夕相处,1岁以前,她当然是个“小哑巴”,对着她我是不是就成了“大哑巴”了?恰恰相反,不能因为孩子听不懂或者说不出就不去和她说话,而是要不断地给她语言的刺激和诱导。所以,从那时起,我就变成了一个神经兮兮、唠唠叨叨的妈妈了。

  “哎呀!汐汐尿啦!换个尿布吧!来,先把臭臭尿布脱下来,‘嗖’——丢进垃圾桶啦!然后来擦干净屁屁,擦香香粉粉,然后……哎呀!小屁屁不臭啦,真香啊……”有时候我会一边做一边绘声绘色地给自己的动作配音。

  “汐汐!今天妈妈好不开心,爸爸不喜欢妈妈烧的汤,谁知道他不喜欢胡椒粉味道呢?不讲道理的坏爸爸,你来评评理嘛……”情绪有起伏的时候我也向汐汐倾诉。

  汐汐1岁以后开始张口说话了,这种有意无意的“唠叨”渐渐得到了她的热情反馈。我“唠叨”的境界也就更高了,我发现彼此“唠叨”不仅可以交流情感,还可以锻炼孩子语言能力和逻辑能力的发展。

  《喜羊羊与灰太狼》热播的时候,我和汐汐展开了“唇枪舌战”——

  “我是美羊羊!我比较漂亮!”我假装自恋地说。

  “我是美羊羊!你看我穿的都是粉色衣服。”汐汐有理有据。

  “我也有粉色衣服!”

  “你看你看,我还有蝴蝶结!”汐汐指着自己领口的蝴蝶结。

  “我也可以有蝴蝶结!”

  “……”汐汐很急很气,有点要恼羞成怒,但是几秒钟以后她突然冷静地问我:“那你说我爱哭吗?”

  “爱哭呀!你就是爱哭的臭小孩!”我笑着回答。

  汐汐马上得意地说:“那我就是美羊羊啊,美羊羊就是一直哭!”

  除了语言表达能力上,汐汐虽然有时还不能很清楚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是她却能很好地理解大人的话,甚至能体谅大人的心情。

  记得汐汐3岁那年的冬天,我带她到东北乡下外公的坟前扫墓。寒冬腊月,祖坟又在山林深处,所以只能把体弱的汐汐寄放在山脚下的陌生人家。我已经做好了汐汐会大闹不休的准备,但是还是像平常一样尝试着跟她“唠叨”:“汐汐你记得外公吗?汐汐还是小婴儿的时候外公就没有啦,但是他好喜欢汐汐啊!现在妈妈要去山里面看他,外面很冷很冷,汐汐不能去呀,怎么办?那妈妈就帮汐汐跟外公问好吧!汐汐不哭的话,妈妈就跟外公说汐汐很乖很乖好吗?”我真的没有想到,汐汐竟然读懂了我的话和我脸上认真而略带伤感的表情,她大眼睛里含着眼泪却没掉下来,乖乖地和我说了“再见”,就被老乡抱走了。

  在父亲的坟前,我一再地想起汐汐眼泪汪汪但却体贴可人的神情。我这才领悟到,原来单方面的唠叨可以变成双方面的沟通,当孩子在交流中学会了用同样的爱和理解去回应你,你会觉得自己的世界是被温暖环绕的。

  编辑的话:3岁是孩子语言的爆发期,当经历了2岁以前的无意识运用语言的状态,3岁的孩子在语言表达上开始向有意识状态发展,而且已经建立起了他在生活的环境和所处的阶段的特有的心理结构和语言表达机制。美国心理学教授鲍勃·麦克默里认为,孩子学习说话的过程往往是在父母不经意间的日积月累中产生,孩子在3~6岁期间是语言在自觉、主动学习中积累和巩固的,这个时期,家长应该多与孩子沟通,这样不仅能引导孩子自觉运用语言能力还能同时训练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促进孩子语言、智力、情商的共同发展。文/汐汐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为孩子建一面涂鸦墙
下一篇:如何培养幼儿的注意力

逍遥右脑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抓住黄金期,做个“唠叨妈妈”】相关文章
【抓住黄金期,做个“唠叨妈妈”】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