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右脑 2017-03-15 14:47
前言:和小孩子聊天,家长们常常感觉与孩子说不到一块,其直接影响着亲子关系的合谐,但是为何常有家长们总是找不到与孩子聊天的共同点呢?以下就让我们来看看几位家长与孩子聊天的对话吧!
第一法则:当孩子提示你“我需要被充分的关注”时,给他100%的关注
地点:超市
情景:幼儿园放学了,妈妈接好乐乐后,一起去超市买菜
乐乐:“今天我们班的明明摔了一跤,都哭了。”
妈妈:“哦,你没摔倒吧?”(一边挑选乐乐爱吃的西兰花一边回答)
乐乐:“没有,他有一个很大的伤口,流血了。老师带着他去找医生了……”
妈妈:“知道了,那你今天在幼儿园学什么了?”(孩子还没说完,妈妈就打断了孩子的话)
乐乐:“什么也没学,我不跟你说了。”
问题出在哪?
稍不注意,家长就可能没领会孩子的意思
显然妈妈没有认真听孩子讲话,继而没有听懂孩子的意思,她的忽视导致孩子不再继续刚才的话题。
孩子都有特别想和家长分享某件事的时刻,只是在家长听来似乎有些鸡毛蒜皮、不着边际,如果再加上孩子说的时候家长手头上正忙着,那沟通就更不顺畅了。就像案例中,在妈妈看来“只要乐乐没摔跤,这个话题就结束了”;而在乐乐看来,班上有小朋友摔跤是一件大事,因为“明明哭了、流血了”。乐乐的情绪需要得到安慰,他觉得有必要告诉妈妈,如果妈妈能对乐乐提出的话题表现出更多的关注和兴趣,亲子间的交流就不会中断了。
怎么做更好?
做一个耐心的倾听者
孩子说话时,家长认真倾听。你也许会说,每天下班回家,有多少事要忙,总不能什么都不做,光听孩子说吧?其实,你也知道即使手头上有事在忙,只需分配一部分注意力就足以听清孩子说的了,关键是你有没有听进去。早教网
耐心地听,真心关注孩子所关注的。让孩子把话说完,不要打断他,若时不时地回应“哦,这样呀”,“嗯,原来如此呀”(发自内心的),相信孩子会说得更起劲,慢慢地你就能领会他的意图。
第二法则:当孩子提示你“我说的都是我的感受”时,认同他的感受
地点:家中
情景:吃完饭,妈妈在收拾厨房,晨晨在一旁晃来晃去
晨晨:“我不喜欢王老师了。”
妈妈:“你怎么会不喜欢王老师呢?王老师不是对你很好吗?”
晨晨:“我就是不喜欢……”
妈妈:……
问题出在哪?
别把自己的感受强加给孩子
这样的对话在家中随处可见,我们往往从自身的角度来否定孩子的感受,尤其是孩子在说一个不太好的感受时。家长在和孩子互动时,往往采用高高在上的态度,而这种说教会使孩子感到自己不被尊重、不被理解,本来想说的话也不说下去了。
怎么做更好呢?
认同孩子的感受
认同孩子的感受,也就是说也许你不同意孩子的说法,但先接受孩子此时此刻的感觉。例如晨晨,他说不喜欢王老师,那么妈妈应该先接受孩子的感受,顺从孩子的思路走,“哦,你不喜欢王老师呀,能告诉妈妈你为什么不喜欢吗?”孩子在得到了家长的认同之后,才会更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说出不喜欢王老师的理由,这样你才能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第三法则:当你想让孩子回答你时,要问“对”的问题
地点:放学回家路上
情景:妈妈和东东走在回家的路上
妈妈:“今天你在幼儿园都干什么了?”
东东:“没干什么。”
妈妈:“你们吃什么饭?”
东东:“不记得了。”
问题出在哪?
你问得太笼统了或话题提不起孩子的兴趣来
很多家长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家长想了解孩子的在园生活,费尽力气后得到的却是寥寥数语。出现这样的问题,家长需反思自己的提问方式,是不是太笼统了?例如,当你问“都干了什么”时,孩子有限的语言能力和记忆力还不足让他去组织语言,所以他回答不出来;还有的家长喜欢问“你今天在幼儿园乖吗”,“乖”对孩子来说是个很抽象的概念,究竟什么样的行为是乖呢,孩子也不知道;而当你问“吃了什么饭”时,极有可能提不起孩子的兴趣来。早期教育
怎么做更好呢?
有针对性地问,具体地问
事实上,在你想问孩子时,你需要先做做功课,事先在孩子幼儿园的主题墙上获知孩子的在园安排和食谱。比如你已经知道老师带领孩子在户外活动了,你可以问问他“今天你们在操场做了一个有趣的游戏,对吗”,当孩子有兴趣说下去时,你要通过复述帮助他组织语言,“噢,先是这样,然后是……”,提高孩子完整地表述一件事情的能力。
第四法则:说得有趣又happy
地点:家中
情景:周末,亮亮在客厅玩积木,妈妈在一旁看着
妈妈:“亮亮,我们来看会儿英语光盘吧?”
亮亮毫不理会,继续玩积木。
妈妈:“那我们来说说今天上午你去英语兴趣班学了些什么吧。”
亮亮:“妈妈你好烦人啊。”
问题出在哪?
父母的关注点过于狭窄
为什么孩子不喜欢和父母交流呢?这就需要我们回顾一下和孩子的交流内容。你会惊异地发现,原来我们关注的往往都集中在孩子是否吃饱喝好、在幼儿园学了什么、是否听话等,这样的对话每天重复,哎呦,不被烦死才怪呢!上述情景中的妈妈可谓用心良苦,但是又有多少孩子喜欢这样的关怀呢?
怎么做更好?
扩展亲子对话的内容
随着孩子年龄增长、心智成熟、视野扩大,家长需拓宽聊天的广度与宽度,减少单纯地下命令、要求孩子执行的话语。丰富的亲子对话是孩子精神世界的养料,当你和孩子读完一本故事书时,不妨聊聊书中的主人公;当你和孩子看完一个动画片时,不妨和孩子一起天马行空地想象,如果“我是那个主人公我会怎样”;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吹牛”;总之话题可以是比较严肃的,也可以是轻松搞笑的。随着话题的丰富,你和孩子可聊的才会越来越多,而你们的聊天时间将成为宝贵的亲密时光。
总结:父母与孩子交流,话不投机半句多的例子有很多,其主要的原因还是家长们没有明白孩子所表达话的意思,或是不重视孩子的话,因此才会出现交流不通的结果,希望以上的几点可以教会父母们如何与孩子相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