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右脑 2016-06-18 08:53
江城子癸酉春社
王炎
清波渺渺日晖晖,柳依依,草离离。老大逢春,情绪有谁知?帘箔四垂庭院静,人独处,燕双飞。
怯寒未敢试春衣。踏青时,懒追随。野蔌山肴,村酿可从宜。不向花边拚一醉,花不语,笑人痴。
【注】①王炎:生于宋绍兴八(1138),到癸酉宁宗嘉定六(1213),此时他七十五岁。②春社,祭祀土地的日子,以祈求丰收。周代用甲日,汉以后,一般用戊日,以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春社。
(1)本词塑造了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
(2)请简要分析本词的表达技巧。(4分)
(3)上片首句描写的景物有怎样的特点?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怀?(2分)
(4)简要赏析人独处,燕双飞的艺术手法。(4分)
(5)结合全词概括词人懒追随的具体原因。(4分)
(6)请简要分析人独处,燕双飞使用的表现手法。
参考答案
(1)本词塑造了孤寂惆怅的迈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春社时节,大好的春光与热烈的庆典挑逗起词人踏青的闲情,可是迈体衰迫使他不得不在家蛰居,但逢春社,又不甘寂寞,唯有借助野蔬山肴与村酿来排遣惆怅情绪。
(2)①叠字:开篇用渺渺晖晖依依离离,写出阳光明媚、春水悠远、草木泛绿的春日景致。于清幽淡远之景中透出词人的寂寞情怀。(寓情于景亦可)②设问:情绪有谁知一句,作者设疑,而下文人独处巧妙地回答了上文的疑问,更好地表达了词人的孤寂之情。③对比:上片中人独处,燕双飞,以燕的双飞与人的独处相对比,无限情绪皆包含在种种形象之中,收到言有尽意无穷的效果。(反衬或以静衬动亦可)④拟人:词的下片结尾处一反平平叙写,采用拟人的手法,说花不语笑,文势一转,全篇也因之活跃飞动。
(3)景物特点:清幽澹远(悠远、晴明、安闲平静也可);表现词人孤独、寂寞的情怀。(特点1分,感情1分)
(4)反衬:用燕子的双飞衬托人的独处,表现词人的落寞情怀;以动衬静,用燕子的飞舞衬托词人的安静。(每点2分)
(5)词人事已高,情绪孤寂,懒得像轻人一样去踏春;词人害怕郊外的寒冷,想着用野蔌山肴、村酿等聊以自我安慰。(每点2分)
(6)①对比。用燕子的双飞衬托人的独处,表现词人的落寞情怀。②以动衬静。用燕子的飞舞衬托词人的安静。
解析:
(1)本词塑造了孤寂惆怅的迈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春社时节,大好的春光与热烈的庆典挑逗起词人踏青的闲情,可是迈体衰迫使他不得不在家蛰居,但逢春社,又不甘寂寞,唯有借助野蔬山肴与村酿来排遣惆怅情绪。
(2)①叠字:开篇用渺渺晖晖依依离离,写出阳光明媚、春水悠远、草木泛绿的春日景致。于清幽淡远之景中透出词人的寂寞情怀。(寓情于景亦可)②设问:情绪有谁知一句,作者设疑,而下文人独处巧妙地回答了上文的疑问,更好地表达了词人的孤寂之情。③对比:上片中人独处,燕双飞,以燕的双飞与人的独处相对比,无限情绪皆包含在种种形象之中,收到言有尽意无穷的效果。(反衬或以静衬动亦可)④拟人:词的下片结尾处一反平平叙写,采用拟人的手法,说花不语笑,文势一转,全篇也因之活跃飞动。苏轼《水调歌头》苏轼《江城子》阅读答案对比赏析苏轼《江城子·江景》阅读答案及解析陈子龙《江城子·病起春尽》阅读答案及赏析苏轼《江城子凤凰山下雨初晴》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 阅读答案附赏析江城子·病起春尽 阅读答案附赏析江城子 苏轼 阅读答案附赏析江城子 阅读答案江城子(苏轼)江城子(秦观)江城子(卢祖皋)中考诗词赏析复习:江城子 密州出猎《江城子·密州出猎》阅读答案附赏析
【诗意】
春水悠远,春阳晴朗,柳条轻柔,青草繁茂,柳条儿依依,青草儿迷离。衰老大的我赶上了盎然的春天,可有谁知道我内心的情绪呢?珠帘四垂,庭院寂静,我一个人独坐,看燕子双双翻飞。心里怕春寒,不敢换春衣,正是踏青时节,我却懒于把别人追随。那就摆一些野菜,弄一点山味,斟几杯粗酒,拼上一醉。但是我却担心,如果喝醉,那不会说话的花儿,会笑我痴呆似傻。
赏析:
王炎生于公元1138,到癸酉(1213)已经是七十五岁的人了。大好的春光与热烈的庆典引起他踏青的情致,可是老力衰又迫使他不得不蛰居在家。
这种矛盾反映在词中,便处处表现为无可奈何的惆怅情怀。清波渺渺日晖晖,柳依依,草离离。词篇从景物入手,平平叙起,似是闲笔。然而辽远静谧的景物,本身已在空阔中显出寂寞之情调,再上加作者欲游不能的力不从心,全文的惆怅基调已显端倪本词善于以景显情衬情,首句即是如此,因而,闲笔之中实际上已经包含了无穷的感情。古人云:笔未到,气已吞,当是此类技法。老大逢春,情绪有谁知?紧接在平淡的景物描写之后,突然直接抒写情怀,有如异军突起,来势极猛。可是情绪究竟如何呢?
帘箔四垂庭院静,人独处,燕双飞,这三句再一次不直叙感触,仍以环境风物入词,似乎在顾左右而言他。作者一方面有意躲开感情的沉重压迫,另一方面继续用寂寥的环境映衬无可奈何的心理:帘箔四垂写庭院之静:人独处两句,化用唐翁宏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诗句,以燕的双飞,衬人的独处,寂寞无聊的心绪,皆包含在这种种形象之中。这种写法,不仅用对读者的启发代替作者的絮絮陈言,容易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而且笔法一张一弛,在跌宕变化之中也显示出深厚的艺术感染力,下半阕是作者感情的正面抒发。根据内容,可以分作三个层次:怯寒未敢试春衣写怯寒:踏青时,懒追随。野蔌山肴,村酿可从宜写勉力踏青,但又有些力不从心,唯有借助野蔬山肴与村酿,聊遣情绪而已:不向花边拚一醉,花不语,笑人痴写醉酒,拚却一醉,这正是以上诸般情绪交织的结果。从因果关系上说,怯寒即是老大逢春情绪的根源,所以也就是下半阕的症结所在:连春衣都不敢试穿的人,自然不敢追随踏青,但人逢春社,寂寞难熬,只得以酒遣情一醉方休,即使笑我人痴又有何妨。从情绪的凝重程度看,试春衣的目的为的是去踏青,而踏青的结果却是一醉。因此,下半阕所写三层虽都是作者所最不堪忍耐的,然而在处理上,一层却比一层深,一层比一层更叫人伤怀。
王炎填词,力求不溺于情欲,不荡于无法,惟婉转妩媚为善(《双溪诗馀自序》)。这阕词抒写老大逢春的帐惘情怀,微婉缠绵,颇具婉转妩媚之美。但词中感情,浓而不粘,哀而不伤作者居高临下从容抒发情绪,始终不为情役,这是它不溺于情欲的表现。至于不荡于无法,则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看出:第一、章法精密。如前所述,这首词前后两片各自可分三层,每层之间起伏变化,但意脉不乱,虽极曲折之势,却能一气贯下,因而层次极清,组织极精。第二、句法浑成。本篇字字都经锤炼。但初读时则又好像全不经意。比如老大逢春,情绪有谁知,其中谁知二字既指感慨深沉,又说无人理解,表现力很强,读来又十分平易。只有通读全篇细细品味才知其妙。再如人独处,燕双飞,全不见一点斧凿痕迹,却是词人精心设计的画面。至于开头处连用四个叠字句,渲染春光,暗寓情怀,都十分到家。结尾处于平平叙写之后,采取拟人手法,说花不语,笑人痴,全篇也因之活跃飞动。这些地方,都是作者重视章法的表现。
作者简介
王炎(11381218)字晦叔,一字晦仲,号双溪,婺源(今属江西)人。乾道五(1169)进士。历知临湘县,通判临江军。庆元间,历任太学博士,秘书郎,著作佐郎兼实录院检讨,著作郎,军器少监,军器监兼权礼部郎官。累官中奉大夫、军器监。嘉定十一卒,八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