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右脑 2016-05-19 09:57
精准医疗:精准医疗服务盈利需要时间,生物大数据市场潜力巨大。
我们观察到:①精准诊断服务提供商在美国初步形成,部分已获医保支付,但费用高企,市场培育仍然是重中之重。②基因检测网上2C服务美国首发,主业亏损,提供大数据与药厂合作研发新药形成盈利模式;同样2C基因检测业务在国内一哄而上但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盈利模式尚不清晰。③在生物大数据、精准医疗信息平台、计算机辅助设计服务等其它应用方面,国外内都存在巨大市场需求。④国内精准治疗临床中心化趋势明显,依靠临床试验性价比和病人募集上的优势,国内有望迅速赶上。
移动医疗:技术创新程度不同,全方位发展。
硅谷是移动医疗的摇篮,但各公司技术创新能力差别很大,既有拥有技术革新类产品的高度创新型公司,又拥有中等创新型公司提供家庭级和医疗级产品,其中家庭级产品技术简单较易被仿制,医疗级产品专利保护意识强,此外低创新型公司也存在并逐渐消费品化。
医疗器械:美国重研发及专利保护,国内重销售及仿制。
美国小型医疗器械公司尊重研发及专利保护,中大型公司利用自身平台吸收合并具研发创新技术的小公司或产品,美敦力就是这类模式下成长为巨无霸的主要代表。中国公司现阶段还处于重销售轻研发主要仿制的阶段,未来随着政策松绑临床医生将会拥有一部分知识产权,有望依靠大样本患者数量以及中国特色疾病图谱为制造业输送真正创新性产品。
创新药物研发:中美均依赖精准医疗,国内创新拐点或现。
通过比较中美企业我们发现:①硅谷虽然不是美国制药工业重镇,但也有不少创新药研发企业。②中国自主研发多年积累,逐渐出现反哺海外事件。③并购早期技术,利用临床资源快速开发,在中美均有创新成功企业案例。④精准医疗指导新药开发是中美两国创新药物研发企业的共同选择。
罕见病孤儿药:海外政策保护市场成长迅速,国内尚需等待。
孤儿药市场增长迅速,全球增速高达19%,远超行业平均水平。美国孤儿药市场上世纪80年代立法确立政策基础,我国全国性政策缺位。考虑到原研药价格高昂、医保支付紧张以及患者数量少且分布分散及时诊断难的现状,我们认为国内相关政策可能不会马上推出,除非有事件性因素推进。硅谷孤儿药标杆公司Raptor虽然已成功开发2款药物,但患者总量太少无法覆盖费用目前仍未实现盈利。美国对特定寡量群体的创新药物研发和药审鼓励政策,及医保措施值得借鉴,行业商业模式则有待商榷。
孵化器及各层次VC/PE产业投资:助力创新、不依赖国家补贴,产学研结合服务、市场化运营模式是关键。
中美两国都有孵化器,我们认为从政府补贴、土地利用率等各方面衡量,双方还是存在较大差异。不依赖政府补贴并为初创企业提供从研发到投融资各种需求的才是优秀的孵化器模式。产业孵化和创投支持细分领域各环节的创新,即使是受众市场小的创新项目,促使美国在生物技术、制药和医疗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实力全面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