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寺中学2015届九年级化学上册期中检测试卷(带解析新人教)

逍遥右脑  2016-02-06 10:34

林清寺中学2015届九年级化学上册期中检测试卷(带解析新人教)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0分,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分)民以食为天,厨房里的下列操作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 将苹果晾成苹果干 B. 将大米酿成酒曲
  C. 将面团擀成饺子皮 D. 将茄子切成小丁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 解:A、将苹果晾成苹果干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将大米酿成酒曲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将面团擀成饺子皮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将茄子切成小丁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2分)现有一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气体,老师让同学们判断其实氧气还是二氧化碳,张达说:“这可能是二氧化碳”.李琳说:“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就能检验”就张达的话来说,其属于实验探究过程中的(  )
  A. 实验 B. 结论与解释 C. 证据 D. 猜想与假设

考点: 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专题: 科学探究.
分析: 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根据题意,张达说:“这可能是二氧化碳”,在实验与事实、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猜想与假设等基本环节中应属猜想与假设的环节.
A、“这可能是二氧化碳”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假设与预测,不是实验,故选项错误.
B、“这可能是二氧化碳”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假设与预测,不是解释与结论,故选项错误.
C、“这可能是二氧化碳”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假设与预测,不是搜集证据,故选项错误.
D、“这可能是二氧化碳”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假设与预测,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科学探究方法,是研究初中化学问题的重要方法,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2分)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取用固体药品 B. 
加热液体 C. 
熄灭酒精灯 D. 
二氧化碳验满

考点: 固体药品的取用;加热器皿-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A、根据向试管内加入固体的方法分析解答;
B、根据加热试管内液体的方法分析解答;
C、根据熄灭酒精灯的方法分析解答;
D、根据二氧化碳验满的方法分析解答.
解答: 解:A、向试管内加入块状固体试管不能直立,且不能用手直接拿药品,错误;
B、给试管内液体加热的方法正确;
C、熄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正确;
D、二氧化碳气体验满,要将火柴放在集气瓶口,错误;
故选BC.
点评: 本题考查了实验室常见的实验操作方法,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4.(2分)实验室里制取氧气时,即可采用分解氯酸钾的方法,也可采用分解过氧化氢的方法.这两种方法的主要共同点是(  )
  A. 两种方法所需仪器相同 B. 反应都需要加热
  C. 用二氧化锰均可改变其反应速率 D. 都是固体物质的分解反应

考点: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反应类型的判定..
专题: 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 A、由于过氧化氢常温下可以分解,使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时不需要使用酒精灯;而氯酸钾必须在加热条件下分解,使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时必须选用酒精灯进行加热;
B、过氧化氢可以在常温下分解,不需要进行加热;氯酸钾在常温下不能分解,分解氯酸钾时必须进行加热;
C、为加快过氧化氢和氯酸钾的分解速率,通常加入二氧化锰催化两物质的分解;
D、根据过氧化氢属于液体,而氯酸钾属于固体进行解答.
解答: 解:
A、氯酸钾需要进行加热才能分解、过氧化氢可以在常温下分解而不需加热,故A错误;
B、过氧化氢在常温下就可以分解不需要加热也就不需要使用酒精灯,而氯酸钾必须在加热条件下才能分解,分解氯酸钾时需要使用酒精灯进行加热,故B错误;
C、采用MnO2均可改变其反应速率,二氧化锰可催化过氧化氢和氯酸钾的分解,加快分解速率,故C正确;
D、过氧化氢属于液体,而氯酸钾属于固体,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常见气体的制取,对比过氧化氢与氯酸钾制取氧气时的异同,需要对两种方法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装置及操作较为熟悉.
 
5.(2分)据报道,由锦江区花卉协会举办的“2014成都三圣花卉展百合花节”于5月27日至6月5日在白鹭湾湿地举行.该百合花节是目前西南地区举办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品种最全的一次百合花盛会.游客们远远地就能闻到浓郁的花香,其原因是(  )
  A.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 分子的体积很小
  C. 分子的质量很小 D. 分子之间有间隔

考点: 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百合花节,游客们远远地就能闻到浓郁的花香,是因为百合花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百合花花香.
A、由于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这是造成游客们远远地就能闻到浓郁的花香的主要原因,故选项正确.
B、由分子的性质可知,游客们远远地就能闻到浓郁的花香的主要原因与分子的体积大小无关,故选项错误.
C、由分子的性质可知,游客们远远地就能闻到浓郁的花香的主要原因与分子的质量大小无关,故选项错误.
D、由分子的性质可知,游客们远远地就能闻到浓郁的花香主要原因与分子之间有间隔无关,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6.(2分)如图所示的是氢气和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化学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每个氢气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
  B. 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C. 每个水分子是由1个氢分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D. 这说明化学反应中原子发生了变化

考点: 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化学反应的实质..
专题: 化学反应模拟图型.
分析: 观察氢气和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根据微粒的构成,分析分子的构成,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分子、原子的变化.
解答: 解:A、由氢分子的构成可知,每个氢气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故A正确;
B、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分子不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故B错误;
C、由水分子的构成可知,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故C错误;
D、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没有发生变化,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根据变化微观示意图及粒子构成模拟图,利用分子由原子构成等特点,明确反应前后分子的构成、种类及个数,判断反应中所表现出的规律是解题的关键所在.
 
7.(2分)如图所示,现有甲、乙两种粒子结构示意图,根据图中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粒子是阳离子 B. 乙粒子是阴离子
  C. 两种粒子不属于同种元素 D. 甲粒子的化学性质比乙粒子稳定

考点: 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核电荷数(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相同的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核电荷数(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的是阳离子的结构示意图;核电荷数(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的是阴离子的结构示意图;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微粒的性质.
解答: 解:A、甲粒子的质子数是16,核外电子数是16,属于原子.故A说法不正确;
B、乙粒子的质子数是16,核外电子数是18,属于阴离子.故B说法正确;
C、由于甲、乙的核内的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故C说法错误;
D、由上述分析可知,甲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6,在反应中易得到两个电子,乙粒子是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阴离子.故D说法不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从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得到的信息的能力.对微观粒子的结构示意图的分析是学好化学很重要的一步,但由于内容比较抽象往往比较难理解,要多强化训练.
 
8.(2分)金属钕是最活泼的稀土金属之一,钕元素(Nd)的到来活跃了稀土领域,在稀土领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并且左右着稀土市场,已知钕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原子序数为60,则下列关于钕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其核电荷数为60 B. 其核内质子数为60
  C. 其相对原子质量为60 D. 其核外电子数为60

考点: 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根据原子中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即可解决.
解答: 解:钕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原子序数为60,则
A、由于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所以其核电荷数为60,故说法正确;
B、由于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所以其质子数为60,故说法正确;
C、原子中,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此题中不知道钕元素的核内中子数,无法计算其相对原子质量,故说法错误;
D、由于原子中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所以其核外电子数为60,故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 对于原子来说: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相对原子质量=核内质子数+核内中子数,这常是解决此类问题常用的两个等式.
 
9.(2分)2015年5月22日,四川省政府网站发布《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意见》,提出“三条红线”严管用水,并分批启动建设100个节水型社会建设重点县(市、区).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地球上淡水储量很丰富 B. 地球上的水污染全部来自工业污染
  C. 明矾可以除去水中的臭味 D. 蒸馏水是净化程度较高的水

考点: 水资源状况;水的净化;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A、根据淡水资源的状况分析判断;
B、根据水的污染源分析判断;
C、根据明矾的特性分析判断;
D、根据蒸馏的原理分析判断.
解答: 解:A、地球上总水储蓄量很丰富,但淡水是有限的.故A错误;
B、地球上的水污染有一部分来自工业污染.故B错误;
C、明矾可以除去水中的悬浮杂质.故C错误;
D、蒸馏得到的蒸馏水是纯水,是净化程度较高的水,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水的分布、净化、组成、硬水和软水的鉴别方法等知识,难度不大,根据已有的知识分析判断.
 
10.(2分)2011年9月,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因创制新型抗疟疾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的贡献,获得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这是中国生物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世界级最高级大奖.青蒿素(C15H22O5)属于(  )
  A. 化合物 B. 氧化物 C. 单质 D. 混合物

考点: 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专题: 物质的分类.
分析: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                                                          
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氧化物是由氧元素和另外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解答: 解:青蒿素(C15H22O5)是由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
故选:A.
点评: 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时,就是判断物质的物质组成;判断是否是单质、化合物、氧化物时,既要判断元素组成,又要判断物质组成.
 
11.(2分)下列关于化学式“NaCl”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表示氯化钠这种物质
  B. 其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C. 表示氯化钠是由Na原子核Cl原子构成的
  D. 表示氯化钠由钠元素和氯元素组成

考点: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合价规律和原则..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A、根据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氯化钠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化学式的宏观意义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NaCl可表示氯化钠这种物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B、氯化钠属于化合物,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故其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故选项说法正确.
C、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D、NaCl可表示氯化钠由钠元素和氯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物质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2.(2分)铁酸镍(NiFe2O4)是一种常用的软磁材料,可用作磁头材料,矩磁材料、微波吸收材料,同时也用作磁质伸缩材料,可广泛用于电子工业.已知铁酸镍(NiFe2O4)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则镍元素化合价为(  )
  A. +1 B. +2 C. +3 D. +4

考点: 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专题: 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铁酸镍的化学式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 解:铁酸镍(NiFe2O4)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氧元素显?2价,设镍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x+(+3)×2+(?2)×4=0,则x=+2价.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此类题.
 
13.(2分)1908年德国化学家朗道耳特(Landolt)及1912年英国化学家曼莱(Manley)做了精确度极高的实验,所用的容器和反应物质量为1000g左右,反应前后质量之差小于0.0001g,质量的变化小于一千万分之一.这个差别在实验误差范围之内,因此科学家一致承认了质量守恒定律.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发生变化的是(  )
  A. 物质的种类 B. 物质的性质 C. 分子的种类 D. 原子的种类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在化学反应中一定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解答: 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数目、种类、质量不变,物质的总质量一定不变;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故会有新物质生成.物质的性质一定改变;而分子数目可能变化.
故选:D.
点评: 在化学反应中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
 
14.(2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时化学学习的基本技能,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S+O2 2SO2↑ B. Mg+2HCl?MgCl2+H2↑
  C. Ag+Cu(NO3)?Cu+2AgNO3 D. Fe+O2 FeO2

考点: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
解答: 解:A.方程没有配平,且生成物不用气体符号,正确的为:S+O2 SO2,故错误;
B.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
C.在金属活动顺序中,银排在铜的后面,不能置换出硝酸铜中的铜,故错误;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正确的为:3Fe+2O2 Fe3O4,故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然后再根据方程式的书写规则进行判断,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方法是:先看化学式是否正确,再看配平,再看反应条件,再看气体和沉淀,最后短线改成等号.
 
15.(2分)某化学反应可表示为2A+5B?2C+4D,已知C、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3.若4gA与一定量的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2gD.则在此反应中B的质量为(  )
  A. 10g B. 14g C. 18g D. 20g

考点: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 根据“反应2A+5B=2C+4D中,已知C和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3”,则可假设C和D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a、3a,又因为4gA与一定量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2gD,则可求C的质量,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质量守恒,可求B的质量.
解答: 解:根据“反应2A+5B?2C+4D中,已知C和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3”,则可假设C和D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a、3a,又因为4gA与一定量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2gD,设同时生成C的质量为x,
则2A+5B?2C+4D
        2a  12a
         x   12g
 
x=2g
在此反应中B的质量为2g+12g?4g=10g
答案: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反应前后质量守恒,并要学会利用质量守恒定律以及化学方程式的质量关系处理问题的方法.
 
16.(2分)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我国黑龙江鸡西柳毛、山东南墅石墨矿就开始了石墨的生产加工,其具备优良的性能,应用日益广泛.下列关于石墨用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可制作玻璃刀的刀头 B. 可制作防毒面具
  C. 可用于水质的净化 D. 可制作电极

考点: 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专题: 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已有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 解:A、石墨的硬度小,不能用于切割玻璃,错误;
B、石墨不具有吸附性,不能用作防毒面具,错误;
C、石墨不具有吸附性,不能用于水的净化,错误;
D、石墨具有导电性,可以用作电极,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有关物质的用途,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进行.
 
17.(2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有以下步骤:①连接好装置;②向试管中小心放入几小块石灰石;③像试管中小心注入适量稀盐酸;④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⑤收集产生的气体;⑥用燃烧的木条检验集气瓶是否收集满二氧化碳,以上操作按由先至后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①④②③⑤⑥ C. ①③②④⑤⑥ D. ③①②④⑤⑥

考点: 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
专题: 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 根据制取二氧化碳的步骤(连→查→加→倒→定→收→验),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 解: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是:连(连接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加(加入固体药品)→倒(倒入液体药品)→定(用铁架台固定仪器装置)→收集(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用燃烧的木条检验集气瓶是否收集满二氧化碳;故正确的操作顺序为:①④②③⑤⑥.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8.(2分)冬季,因为燃煤取暖时不注意室内通风,造成人员中毒的事故时有发生.这里引起中毒的有毒气体主要指的是(  )
  A. NO2 B. SO2 C. CO D. CO2

考点: 一氧化碳的毒性..
专题: 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一氧化碳的毒性,解答时要根据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一氧化碳的毒性主要体现在能与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失去运输氧气的能力,导致机体的组织细胞缺氧死亡.
解答: 解:组成煤炭的主要元素是碳元素,若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若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是有毒的气体.用燃煤取暖,若通风不畅则煤发生不充分燃烧,常会使人中毒,该气体就是指一氧化碳.
故选C.
点评: 本题很简单,只要能记住书本内容,结合生活实际,即可正确解答.
 
19.(2分)据了解,近年来温江各学校更加注重开展“消防安全进校园”活动,仅2015年1至5月中旬,就有2万多人次的学生接受了消防安全教育.下列灭火方式不合理的是(  )
  A. 家里电线着火,立即用水扑灭
  B. 炒菜时油锅着火,应立即用锅盖盖灭
  C. 煤气泄漏起火时,首先关闭气体阀门
  D. 森林发生火灾,应设立隔离带

考点: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专题: 化学与生活.
分析: 灭火原理:破坏燃烧的一个条件使燃烧停止,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灭火的原理:①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解答: 解:A、家里电线着火,立即用水扑灭,会造成触电,电器也会损坏,故错误;
B、炒菜时油锅着火,应立即用锅盖盖灭,可以隔绝空气灭火,做法正确;
C、煤气是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有爆炸的危险,所以煤气泄漏起火时,首先关闭气体阀门,是正确的;
D、森林发生火灾,应设立隔离带,可以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达到灭火的目的,故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灭火原理知识的理解和火灾中自救的方法,并灵活应用到现实生活中以及实际解题当中.
 
20.(2分)据《2013?2017年中国天然气产业供需预测与投资战略分析报告》显示,从2010年到2050年,世界能源需求将增加60%,但煤炭和石油消费将处于逐步下降趋势,到2040年天然气的比例将与石油持平,到2050年将超过石油,成为世界第一能源.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
  A.   B.   C.   D. 

考点: 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
专题: 化学与能源.
分析: 天然气、煤、石油等物质属于化石燃料,其中熟记: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解答: 解:天燃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化学式为CH4.
故选: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燃料的分类,解答本题时要掌握化石燃料包括哪些物质,只有这样才能对本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二、解答题(共6小题,共25分)
21.(6分)干洗起源于19世纪初期的法国巴黎,以下是某同学所作的有关“干洗”的资料卡,其中有3处错误,请你指出并说明原因.
 
(1)错误 物理性质有挥发性差、不易燃 ;原因 不易燃属于化学性质 .
(2)错误 发生物理变化 ;原因 四氯乙烯遇水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
(3)错误 大量使用氟利昂溶剂干洗剂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 ;原因 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 .

考点: 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 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不易燃,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
四氯乙烯遇水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
故填:(1)物理性质有挥发性差、不易燃;不易燃属于化学性质;
(2)发生物理变化;四氯乙烯遇水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3)大量使用氟利昂溶剂干洗剂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用途是利用了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就是看利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出来.
 
22.(3分)如图所示的是依据历史上著名的化学家拉瓦锡关于空气的成分研究的实验原理而设计的一套实验装置.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的水,做上记号;用弹簧夹夹乳胶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把塞子塞紧.观察红磷燃烧的现象,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实验现象及水面的变化情况.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P+5O2 2P2O5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 化合 反应.
(2)若同学做完实验后发现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其原因可能是 红磷的量不足、装置漏气等 .
 

考点: 空气组成的测定;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1)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解答;
(2)根据保证本实验成功的关键是:①装置气密性好;②红磷要足量;③要冷却至室温再读数.
解答: 解:
(1)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 2P2O5;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
(2)而某同学在做该实验中,A内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导致该实验结果的原因可能是红磷的量不足、装置漏气等.
答案:
(1)4P+5O2 2P2O5;化合
(2)红磷的量不足、装置漏气等
点评: 本考点考查的是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探究实验,根据实验操作图,回忆实验中现象,由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从而理解该实验的探究目的.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是近几年中考的重点之一,要好好把握.
 
23.(4分)用表中给出的元素回答下列问题:
元素名称 氖 氧 钠 碳 氯 
元素符号  O Na C Cl Al
(1)氖的元素符号是 Ne ;Al代表的元素名称是 铝 .
(2)上述元素在地壳中含量最多的是 O .(填元素符号)
(3)上述元素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的是 Na、Al .(填元素符号)

考点: 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根据元素符号的书写原则正确书写元素符号,可以概括为“一大二小”.
解答: 解:(1)氖的元素符号是:Ne,Al代表的元素名称是:铝;
(2)在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氧元素,元素符号是:O;
(3)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一般容易失去电子,所以上述元素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的是:Na、Al.
故答案为:(1)Ne,铝;
(2)O;
(3)Na、Al.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元素符号的书写及意义,掌握元素符号的书写方法(“一大二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4.(4分)如图所示为电解水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H2O 2H2↑+O2↑ .
(2)通电一段时间后,若甲试管中收集到了10mL的气体,则乙试管中理论上应同时收集到 5 mL的气体.
(3)甲试管产生的气体是 H2 ,乙试管产生的气体是 O2 .(填化学式)
 

考点: 电解水实验;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根据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书写化学方程式;
根据电解水产生的氢气体积大,氧气体积小,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且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进行分析;
解答: 解:
根据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则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 2H2↑+O2↑;根据口诀“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则:(1)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 2H2↑+O2↑;
(2)通电一段时间后,若甲试管中收集到了10mL的气体,为氢气,则乙试管中理论上应同时收集到的气体为氧气,则为 5mL.
(3)甲试管产生的气体是 H2,乙试管产生的气体是 O2.
故答案为:
(1)2H2O 2H2↑+O2↑;(2)5.(3)H2,O2.
点评: 此题是对水的电解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水的电解的实验现象和原理,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难度不大.
 
25.(4分)N2O和NO2是氮的氧化物家庭中的两名成员.
(1)N2O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1 ,NO2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30.4% .(结果保留到0.1%)
(2)常温下,N2O时为无色气体,NO2是红棕色气体,以上描述了两种物质的 物理 (选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3)工业生产中,用N2O与氨基化钾(KNH2)反应制备叠氮化钾(KN3),其化学方程式为N2O+2KNH2?KN3+KOH+X,则X的化学时为 NH3 .

考点: 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 化学式的计算;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1)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N2O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公式进行分析解答
(2)物质的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等,化学性质一般包括可燃性、氧化性、稳定性、还原性等.
(3)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生成物X的化学式.
解答: 解:(1)氧元素显?2价,设N2O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2x+(?2)=0,则x=+1价.
NO2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100%≈30.4%.
(2)常温下,N2O是无色气体,NO2是红棕色气体,描述的是颜色、状态,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3)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2O+2KNH2=KN3+KOH+X,反应物中氮、氧、钾、氢原子个数分别为4、1、2、4,反应后的生成物中氮、氧、钾、氢原子个数分别为3、1、2、1,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每个X分子由1个氮原子和3个氢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NH3.
故答案为:(1)+1;30.4%;(2)物理;(3)NH3.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利用原子守恒来确定物质的化学式的方法等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26.(4分)碳的氧化物有两种CO2和CO,根据要求填空:
(1)“干冰”常用于贮藏食品和人工降雨,它是固态的 二氧化碳 .
(2)具有还原性,能使氧化铜还原成铜的是 一氧化碳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uO+CO Cu+CO2 .
(3)近年来:“低碳”成为国内外的热门用语.这里的“碳”主要指 二氧化碳 .

考点: 二氧化碳的用途;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1)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
(2)一氧化碳还具有还原性,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
(3)“低碳”主要针对时下温室效应明显的问题而提出的低碳排放,温室气体中比较主要的就是二氧化碳CO2,低碳生活、节能减排,生活实现零排放.
解答: (1)干冰(固体的二氧化碳)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于人工降雨,其化学式为:CO2.
(2)一氧化碳还具有还原性,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O+CO Cu+CO2.
(3)“低碳”主要针对时下温室效应明显的问题而提出的低碳排放,就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故答案为:二氧化碳;一氧化碳;CuO+CO Cu+CO2;二氧化碳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三、实验与探究题
27.(8分)实验课上,老师让同学们设计实验探究“氧化铝(Al2O3)是否也可作分解过氧化氢的催化剂”.以下是晓宇所在的小组进行的探究,请你一起参与他们的探究过程,并填写下列空白.
【问题】Al2O3能不能作分解过氧化氢的催化剂.
【猜想】Al2O3能作分解过氧化氢的催化剂.
【实验验证】晓宇进行了两个实验,请你将晓宇的实验表补充完整.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一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  有少量气泡,木条不复燃 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分解速率很慢
实验二 在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是全中加入少量Al2O3,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 产生大量气泡,木条复燃 
 加入Al2O3能加快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速率 
【得出结论】Al2O3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故Al2O3能作分解过氧化氢的催化剂.
【反思提高】经过讨论,林鹏认为只有上述两个实验,不能证明Al2O3能作分解过氧化氢的催化剂,还要补充两个实验,分别探究反应前后Al2O3的 质量 和 化学性质 有无变化,只有这两点也均无变化时,才能证明Al2O3能作分解过氧化氢的催化剂.

考点: 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氧气的检验和验满..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根据已有的知识结合题干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解答即可,催化剂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据此解答.
解答: 解:通过实验一探究Al2O3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实验1的步骤是: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带火星的木条不复燃,可见常温下过氧化氢分解速率很慢.然后在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Al2O3,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可见,Al2O3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但不能说Al2O3就是过氧化氢的催化剂.
催化剂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所以还要补充两个实验,分别探究反应前后Al2O3的质量和化学性质有无变化.
故答案为: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一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 有少量气泡,木条不复燃 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分解速率很慢
实验二 在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是全中加入少量Al2O3,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 产生大量气泡,木条复燃 加入Al2O3能加快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速率
质量和化学性质.
点评: 此题探究Al2O3是不是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剂.中考有关催化剂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催化剂的作用和探究某物质是不是过氧化氢或氯酸钾分解反应的催化剂.催化剂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变二不变”,一变是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二不变是指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保持不变.要探究一种物质能否作为化学反应的催化剂,必须同时具备上述特点.
 
28.(12分)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在实验室收集一瓶CO2气体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长颈漏斗 ;② 集气瓶 .
(2)写出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CO3+2HCl?CaCl2+H2O+CO2↑ .
(3)将收集的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O2+Ca(OH)2=CaCO3↓+H2O .
(4)进行装置C实验时.观察到下层蜡烛比上层蜡烛先熄灭,由此可以得出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 大 , 不支持 燃烧.
 

考点: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1)认识常见仪器的名称;
(2)根据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来分析;
(3)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进行书写即可;
(4)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所以可以像倾倒液体一样倒入烧杯中,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因此下层蜡烛先被熄灭,上层后被熄灭.
解答: 解:(1)①是长颈漏斗;②是集气瓶;故填:长颈漏斗;集气瓶;
(2)实验室常用大理石和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大理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故填:CaCO3+2HCl?CaCl2+H2O+CO2↑.
(3)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与水,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故填:CO2+Ca(OH)2=CaCO3↓+H2O;
(4)将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燃着两只蜡烛的烧杯中,观察到的现象是下层的蜡烛火焰先熄灭,上层的蜡烛火焰后熄灭,这是因为CO2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的缘故,根据二氧化碳的上述性质,二氧化碳可以用于灭火.
故填:大;不支持.
点评: 本题考查了有关二氧化碳的制取原理的分析、检验的方法及性质的实验,难度不大,根据已有的知识即可解决.
 
四、解答题(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和计算步骤等,只写最后结果不得分)
29.(8分)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牛磺酸(C2H7NO3S)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其可以保护视网膜、保护心肌和促进脂类消化吸收等,是人体健康必不可少的一种营养素.
(1)牛磺酸的相对分子质量.
(2)C、S、N三种元素的质量比.

考点: 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专题: 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 (1)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1)牛磺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1×7+14+16×3+32=125.
(2)C、S、N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2):32:14=12:16:7.
答:(1)牛磺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5;(2)C、S、N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7.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0.(7分)碳酸氢钠(NaHCO3)不仅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其还是食品工业中一种应用最广泛的疏松剂,用于生产饼干、糕点、馒头、面包等.已知其受热易分解,反应的方程式为2NaHCO3 NaCO3+CO2↑+H2O.现有8.4g NaHCO3,若其完全受热分解,求:生成的CO2的质量.

考点: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 根据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由碳酸氢钠的质量计算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
解答: 解:设生成的CO2的质量为x.
2NaHCO3 Na2CO3+H2O+CO2↑
168                   44
8.4g                  x
 
x=2.2g
答案:生成的CO2的质量2.2g
点评: 此题是对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考查,解答的关键是要分析出物质的质量差与要求的未知数之间的关系,再根据具体的数据求解.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2014-2015九年级化学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复习专题试题
下一篇:四川省2015年中考化学试题计算题专题汇编

逍遥右脑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林清寺中学2015届九年级化学上册期中检测试卷(带解析新人教)】相关文章
【林清寺中学2015届九年级化学上册期中检测试卷(带解析新人教)】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