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右脑 2016-02-03 11:55
教师的职责现在已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初中历史教学的任务集中体现在:认识素质的教学和意向素质的培养。
首先,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作用的思考。当前,教育机制已全方位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
其次,对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地位的思考。学生素质的提高,关键在于其自身的积极性,在于其内在的积极因素
总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要做到在教师指导下,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它旨在调动学生的参与和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改变教师讲述为主的教学模式,创造一个民主的、活跃的课堂氛围。
“三读、两讲、一练”的操作:
历史科难以挤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因而合理安排每一节课的时间就尤为重要。下面按组织教学的顺序进行说明。
一、速读
1、内容
要求学生进行全文速读,着重放在教材的大字部分。
2、阶段训练
A、教师带读约1个月8课时。带读方式有两种,一是教师组织学生集体默读;二是对重点的或较短的集体朗读。B、教师导读约2个半月20课时。教师指导学生学会做标识,如时间下面划波纹线,地点下面划横线,人名下面划小三角号等等;C、学生自读。即自我学习阶段,此为动脑阶段。完全由学生自我学习,选择信息,自行识记、理解,并能够初步了解哪些内容还不明白,还想了解哪些。
二、学生讲
这一环节,教师能了解学生学习、初步掌握的情况,弥补了教师备课中对学生学习能力预见的不足,为教师全面性、针对性精讲提供了教学出发点。
1、要求:学生敢讲、愿讲,学生能讲、会讲
敢讲、愿讲的关键是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如何发挥的问题,敢是勇气问题,要求大胆发言,愿是主动问题,要求积极发言,敢和愿都重在培养学生的自我实现意志。因此,如何使学生敢讲、愿讲,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呢?
能讲、会讲的关键是能力大小的问题,教师要注重培养 “讲”的方法、技巧,如何使学生能讲、会讲.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呢 ? 教师应先制定小目标,难度小,学生较容易达到、逐渐由易到难。最后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讲;达到表达流利,又有科学性、精炼、准确的目的。
2、在组织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是时间上的安排。学生回答离题太远时,教师应肯定其积极性,同时用委婉的语言尽早让其停止;
二是教师要有耐心。学生的认知水平出现差异,总体分析能力处于浅表层次,不能急于求成。
三、教师精讲
通过学生讲这一环节后,教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状况有所了解、就可以对学生进行矫正、指导。教师的讲是精讲,既要分析精辟、透彻,又要富有历史学科的语言特色。
1、指导学生建立知识框架体系,揭示知识内在联系,这可以由板书来实现。
2、指导学生进行精读,加深对知识的记忆、理解。
教师在备课阶段对教材进行剖折,把握知识内容的核心关键所在,用简明、富有启发的语言进行指导,但对重点的字、句、段,必须逐字讲清,逐段过关。
教师在精讲中,时时要以学法的指导为重。通过备课中对学生的预见和学生讲的情况出发,针对学生的薄弱之处进行。
四、练习
练习可分为两部分,口头语符练习,书面语符练习。
1、口头语符练习
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即 “ 学生讲 ” ,前面已述,在此不重复。第二阶段即全课讲完后的练习。阶段训练:巩固、掌握基础知识,培养口语表达的流畅性、正确性、及自我实现意志。我设计的题型有:
请你谈一谈 …… ;请你说一说 …… ;假如你处在那样的环境中你将怎么办 ? 如果你是某一历史人物、你将怎么做 ? 这种问题类型比较新颖,学生的主动性再次被调动起来了。
2、书面语符练习
目标1:培养再认、再现历史知识能力、运用书面语符表达的正确性、唯一性。
目标2:增强培养历史的观察力、感知力、简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初步运用史论、史观的能力
五、总结
“三读、两讲、一练”的操作,基本上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发挥起来。精神状态方面,学生乐于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态度方面,学生普通积极主动。学生爱上历史课、觉得上历史课是一种享受,并进而树立了对初中历史学科的正确态度。当然,要做到这些,作为老师是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认真思考,全盘统筹,所以非常不容易。其备课量非常大,一是要备学生,只有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你的教学才能分步,分层次进行,二是对教材熟悉。
在实施“指导--自主式学习法”过程中,我深深地认识到:要真正地落实“指导--自主式学习法”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指导为主导,面向全体学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跟老师扎实的专业文化知识及统筹全局,驾驭课堂全过程的能力有密切的关系,表现在时间上的合理分配,重难点的讲述,学生讲练结合,板书的精心设计及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都有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