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学生自学的二十四法
逍遥右脑 2015-02-18 11:25
1、题解法。许多课文的课题点明了中心或主要内容。抓住题眼,深化下去,让学生自学会收到较好的效果。如《桂林山水》可根据:“山”和“水”让学生自学思考。2、逆推法。有些课文结尾句点明中心,可采用逆推法让学生自学。如《草原》结尾段有“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诗句。可让学生用具体事例来解释诗句。3、类比法。自学课文《三人行》可让学生与学过的《草地夜行》进行比较,有些课文还可在异同上进行比较。4、列表法。指导学生按照课文的有关内容制表格和填表格。如,自学《灰尘的旅行》就指导学生设计包括有“灰尘的存在”、“灰尘的大小、多少和功用”、“灰尘的种类和来源”、“灰尘对人类的危害”、“人类对灰尘的控制和斗争”等内容的表格,让学生填表。学生制表格和填表格的过程就是学习、理解课文的过程。5、图解法。《小站》的自学,可让学生观察课文插图,结合思考题自学。按方位顺序写的课文,也可用此法。6、摘取法。按空间顺序或地方变换顺序写的课文,可用摘取法自学。
如《记金华的双龙洞》可让学生思考:作者游览了几处地方?学生如摘出“洞口、外洞、空隙、内洞”等词,那么课文的基本脉络就清楚了。7、归纳法。有些以空行为标志分段的课文,如《小英雄雨来》、《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等,可让学生看看每段里讲些什么,用一个词或短句来概括归纳。8、提示法。和归纳法相反,有些学生不易弄懂课文或段落,教师可用一个词或短句提示,指导学生自学。9、由“扶”到“放”,举一反三。小学语文阅读教材中,有很多课文均有两段以上结构写法相似的段落,可通过“扶”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再通过“放”,让学生运用知识,训练技能。如《卖火柴的小女孩》重点段,是写小女孩的四次幻想,教师可领着学“第一次幻想”,教给方法,其余三次自学。10、中心句法。课文往往有一个最能表达全篇中心的句子。
如,教《避雨》这篇课文,就指导学生找出“多么有心计的姑娘呀!”这个中心句,再围绕中心句去阅读课文,层层渗透,加深对中心句的领会。11、回答课后习题法。如,自学《手》这篇课文时,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后,回答课后习题第2题:“陈秉正的手跟一般人的手有什么不同:他为什么会长成这样一双手?我们从这双手上应当学习些什么?”通过回答这道题,学生就基本读懂了这篇课文。12、六要素法。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后,弄清课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如,自学《董存瑞舍身炸暗堡》,弄清了“六要素”,也就达到了自学课文的目的。13、看图法。看图学文和有教学挂图的课文,可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如,《梅雨谭》、《燕子》和古诗《江雪》等课文,都可指导学生仔细看图,并用自己的话,说出图中的内容,然后再对照课文。14、画图法。学生阅读课文后,指导学生按照课文的内容画图。如,指导学生自学《记金华的双龙洞》时,让学生画一幅游金华双龙洞的路线图。学生画图的过程就是自学理解课文的过程。15、点划法。指导学生边读课文,边划出与中心有关的词、句、段。
如,自学《鸟的天堂》,指导学生在课文中划出描写大榕树长势的词、句、段和第二天经过“鸟的天堂”,描写鸟的活动的词、句、段。这样也就掌握了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知识。16、习题为纲,自行探索。教材的课后习题集中体现了教学的基本要求和训练重点,以课文习题为纲,组织课堂教学,就能突出“训练”这条主线,使学生真正受益。17、整体入手,提纲导读。教师以全文或一个段落的整体入手,一次性提出几个问题,作为学习提纲,学生各自按提纲进行读、思、议、评、划、填、写等活动,经历一个完整的阅读思维过程,有利于学习个性化,使不同程度学生都能从各自基础上获取知识,训练技能。18、存疑质疑,深究关键。教学中以学生“存疑——质疑——释疑”的活动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去探索,去发现。学生在“初探性”自学时提出问题,教师要进行梳理归类。组织学生“深究性”自学时,着重引导学生从与中心有关的语言因素中寻求答案。19、温故知新,迁移学习。运用知识迁移的规律,利用新旧教材之间某些相似或相对的联系性,引导学生“瞻前顾后”,比较对照。20、读。课上每读一遍课文,教师都要有明确的要求,并提供带有启发性的思考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