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五校协作体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逍遥右脑  2015-01-23 23:20

试卷说明:

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省五校协作体高一期中考试地理试题一、选择题(40题,每题1.5分,共60分)金星从地球与太阳之间经过,人们将会看到一个小黑点从日面移过,这就是金星凌日现象。回答1—2题。1.除金星外,下列行星中具有凌日现象的还有( )A.火星B.土星C.水星D.木星2.地球在天亮前后,东方地平线上会看到一颗特别明亮的“晨星”,它就是金星,但它不是光源,人们叫它为“启明星”。金星作为地球的“启明星”时,下图中“金星”与“地球”的位置表示正确的是( ),完成3~4题。3.?图中年轮宽度与太阳黑子相对数之间的关系是?A.正相关B.负相关C.成反比D.没有相关性4.?此图所反映的问题是?A.太阳活动能影响地球气候B.太阳活动发射的电磁波能扰动地球的电离层C.太阳活动时,抛出的带电粒子流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D.太阳风使两极地区出现极光,从而影响中、高纬度地区树木的生长右图中NS为地轴,甲、乙、丙为不同时期的晨线,读图,回答5—6题。甲、丙之间最大夹角为( )A.66°34′B.23°26′C.46°52′D.43°08′晨线由乙向丙的变化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一纬度,昼夜长短差值缩小B.同一经度,纬度越高日出时刻越晚C.同纬度,昼夜长短差值增大D.同一纬度,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减小右图中虚线分别代表甲、乙两地同一天内物影影长及朝向的时间变化,读图,回答—8题 。甲、乙两地( )A.均位于北半球B.均位于南半球C.一天太阳高度都没有变化D.昼长、正午太阳高度相等此日,甲地正午太阳高度为20°,而当乙地物影朝正比,北京时间恰为10时,乙地正午太阳高度是30°,则乙地位于( )A.(70°N,90°E)B.(80°N,150°E)C.(70°S,90°E)D.(80°S,150°E)9.下列关于三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位于175°E,丙位于175°W,因此,甲位于丙的东北方向B.甲、乙、丙三地的区时的日期相同C.三处阴影区域a的长度为甲a>丙a>乙a D.甲、乙、丙三地中只有乙地有直射现象10.某日甲地昼长达一年中最长,半年后其昼长最可能是( )A.11小时 B.10小时  C.5小时 D.9小时下图中ABCD分别表示四个不同地区正午太阳高度随四季的变化图,读图回答11-12题:11.D地位于:()? A.南极点 B.南极圈上 C.南极圈以南 D.南极圈以外.当A、B两条线相交时,两地: ( )?A.白昼等长 B.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C.正午日影同向 D.季节相同.A、C两条线相交于P点,若A、C两地纬度都增加5度,则P点位置会( )??A.左移 B.右移 C.上移 D.下移1.5万亿千瓦,是我国目前发电装机容量4亿千瓦的3 750倍,而百米内地下水每年可采集的低温能量也有2亿千瓦。由于储量大,分布普遍,被喻为“绿色聚宝盆”。据此回答题。浅层地能存在的内部圈层是(  )A.地壳B.地幔C.地核D.软流层1浅层地能的主要来源最可能是(  )A.太阳辐射B.地面辐射C.大气辐射D.地球内部对浅层地能开发利用叙述正确的是(  )A.浅层地能太分散,根本不可开发利用B.浅层地能属可再生能源,可循环开发利用C.浅层地能分布普遍,目前人们已普遍使用D.浅层地能虽可开发,但由于技术要求高,目前仍处于论证阶段,还未开发利用。请回答题。17.图甲为模拟温室效应的小实验,两支同样的温度计静置在阳光下,十分钟后,透明玻璃瓶内温度计的读数可能是()? A.2 5 B.12℃C.10℃ ? D .818.图乙中与全球变暖相对应的大气热力作用是() AB.②C.③D.④19.图乙中与“地球变暗”相对应的大气热力作用是( )A.①B?.②C.③D.④读图,回答20-21题。?2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山谷 ?B.山顶气温日变化最小? ?C.山顶冬季日温差大于夏季日温差 D.山谷冬季日温差远大于夏季日温差21.导致一天中最低温出现在山谷的主要原因是( ) A.山谷地形闭塞,降温快? ?B.夜间吹谷风,谷地散热快? ?C.夜间吹山风,冷空气沿山坡下沉积聚在谷地 D.谷地多夜雨,降温快?22.下面表示热力环流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下图为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模式示意图。回答题。.关于所示各纬度带气流运动方向与干湿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0°~10°盛行下沉气流,干燥B.10°~20°盛行东北风,干燥C.20°~30°盛行西南风,湿润D.30°~40°盛行下沉气流,干燥.当气压带、风带位于位置时(  )A.我国华北正值春旱严重B.南极圈以内出现极夜现象C.亚洲大陆内部寒冷干燥D.我国东南沿海台风频发.若M点位于大陆西岸,中表示M地气候特征的是(  )26.有关五地气候的描述?正确的是A.①地为热带沙漠气候B.地为地中海气候C.地年降水量多于地D.地多对流雨只考虑大气环流的影响各地降水量的季节变化较大的是 A.① ?B.② ?C.④ ?D.⑤28.某年8月上旬的一天,杭州气温较昨天降低了8°,并伴随大风和降雨天气。这一天气现象可能是)?影响的结果。 A、寒潮B、反气旋C、暖锋D、台风“上升气流存在是形成降水的重要因素”。据此判断地球上降水较多的地区是 赤道附近副热带地区温带地区两极附近地区 A、B、C、D、读甲、乙两地(一处为海洋,一处为陆地)冬季和夏季气温日变化示意图,回答30-31题。30.图中表示海洋性气候夏季气温日变化曲线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31.形成同一地区夏气温日较差不同的主要因素是A.变化B.冬夏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差异C.降水的变化D.昼长的季节变化表示不同天气系统过境时气压变化状况。表示气旋、反气旋和暖锋、冷锋过境的曲线分别是A、B、C、D、.A.右图中剖面是西北—东南向 B.昆明冬季多晴朗温暖天气C.云贵高原地势自东北向西南倾斜 D.昆明与贵阳冬半年均以冷湿天气为主读我国北方某地气温水平分布图,回答34-36题。34.若该地有一锋面活动,则该锋面的位置应在( )A.①附近 B.②附近 C.③附近 D.④附近35.若该锋面为快速移动的冷锋,会带来雨雪天气,则降水最集中的区域可能为(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④⑤ D.①②⑤ 36.此快速移动的冷锋可能带来的天气现象有( )①暴雨 ②沙尘暴 ③寒潮 ④梅雨 ⑤对流雨 ⑥大雪A.①②⑤ B.②③⑥? C.②④⑤ D.①③④某年10月上旬海南暴雨成灾。10月初,南海中部的热带低压使海南东部、中南部出现了强降水:3日至5日,北方南下弱冷空气与南海西北部的热带低压共同作用,造成海南大部分地区的降水进一步加强;同时,受新生成热带低压影响,海南强降水仍然持续。依据材料和,回答题。材料中的弱冷空气表现为 A.东南风 B.偏北风 C.西南风D.偏东风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读右图,圆圈表示台风中心,直线表示北半球M点所在的纬线,回答39-40题:39.若台风沿东西方向由实线Ⅰ位置运动到虚线位置Ⅱ的过程中,M点的风向变化是A.由东风转变为西风 B.由西风转变为东风C.由东南风转变为西北风 D.由西北风转变为东南风40.南半球发生的强热带气旋数量明显比北半球少,主要原因是A.南半球的海洋面积大 B.北半球海水温度高C.北半球洋流类型丰富 D.南半球海岸线比较平直二、综合题(3题,共40分)41.比较下面四幅图(注:乙、丙、丁三图中,阴影区为黑夜),完成下列问题。(共16分)(1)各图的晨线分别是:甲: 经线,乙?: 弧,丙: 弧,丁:? 弧。(4分)(2)一年之中,晨昏线与经线重合的日期是 和。(2分)(3)赤道上晨昏线相距经度度。理论上地球白昼和黑夜范围相等,但由于大气散射太阳光线的结果,地球上“天亮”的范围实际上比黑暗的地方。(大或小)(2分)(4)这四幅图中,北半球昼大于夜的图是。(2分)(5)甲图中,北京是月日 时;丙图中,北京是月日时。(6分)42、读“亚洲季风图”回答下列问题:(共10分)(1)此时北半球的 季,亚欧大陆上形成 气压,它割断了 气压带,使其只能保留在海洋里。(3分)(2)半年后,A处刮 季风,性质是 ,B处刮 季风。(3分)(3)东亚季风环流形成的主要成因是 。而南亚地区西南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2分)(4)与A纬度相当的大陆西海岸形成 气候。成因是 。(2分)43.读下列是昆明和贵阳的气候资料,据此回答下列问题。材料1:四季分配示意图。材料2:气温年较差、日较差比较表。?年较差(℃)日较差(℃)年平均1月4月7月10月昆明12.111.113.914.87.28.8贵阳19.18.06.99.38.07.5?材料3:降水量、降水日数及相对湿度比较表。?11~4月5~10月降水量(mm)降水日数(天)相对湿度(%)降水量(mm)降水日数(天)相对湿度(%)昆明116.331.066918.1103.679贵阳278.580.977849.895.辽宁省五校协作体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云南省玉溪第一中学分校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
下一篇:海南省三亚市第一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逍遥右脑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辽宁省五校协作体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相关文章
【辽宁省五校协作体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推荐文章